第三章事务应用文贵职院

第三章事务应用文贵职院

ID:34299930

大小:77.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3-04

第三章事务应用文贵职院_第1页
第三章事务应用文贵职院_第2页
第三章事务应用文贵职院_第3页
第三章事务应用文贵职院_第4页
第三章事务应用文贵职院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事务应用文贵职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事务应用文第一节书信类应用文写作训练导入:播放李春波的歌曲《一封家书》,让学生听后用书信的格式把它记录下来。然后根据学生在书信格式上的问题,教师补充讲解。“亲爱的爸爸妈妈:(称呼:第一行顶格写)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我现在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不要让儿子放心不下,今年春节我一定回家。好了,先写到这吧。(正文:每段提行、空两格写)此致敬礼!(问候语)李春波(署名)一九九三年十月十八号(日期)一、书信类应用文概述书信是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在当面说话时广泛使用的一种交际工具,可分为一般书信和

2、专用书信两大类。一般书信,就是平常我们和亲戚、朋友、同事之间的通信;专用书信,是指应用在特定场合的、具有专门用途的书信,常见的有介绍信、证明信、推荐信、感谢信、表扬信、求职信、建议书、倡议书、申请书等。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鲤鱼也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一种称为“双鱼”,如宋人《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另一种称为“双鲤

3、”,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诗:“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韩愈《寄卢仝》诗中也有“更遣长须致双鲤”的诗句。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诗中有:“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有的直接说成“鱼书”,唐代诗人韦杲《忆玉箫》诗:“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如秦。”因为常用鲤鱼代替书信,所以古人往往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汉乐府诗中有“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幔中书”。书筒也代指书信。书筒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李白诗中便有“桃竹书筒绮秀文”之句。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如宋赵蕃诗中有这样一句:“但恐衡阳无过雁,书筒

4、不至费人思。”八行书也是信札的代称。旧时信件每页八行,故称为八行书。《后汉书·22/22窦章传》李贤注引马融《与窦章书》:“孟陵奴来,赐书,见手迹……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温庭筠词曰:“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二、一般书信、介绍信、证明信、推荐信、感谢信、表扬信、求职信(一)写作理论1、一般书信[概念]一般书信是亲朋好友、同志之间交流思想、商量工作、研究问题、了解生活近况时所写的书信。[格式写法]一般书信的结构格式通常包括:称谓、正文、结束语、落款几部分。(1)、称谓:顶格写在第一行。称呼要符合彼此的身份和关系,注意礼貌,一般来说,平时对对方称呼什

5、么,信上就照样称呼什么,如:“二姑”、“爸爸”、“XX同志”等,也可在称呼前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之类的修饰语,后面用冒号。(2)、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这是书信的主体内容部分,先写重要的事,后写次要的,要分段写。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小部分:①缘起语:说明为什么要写信或没有及时回信的原因,用以引起写信的缘由。②主体文:是一般书信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是对事件的叙述、说明、或发表自己的见解等,常一事一议,一件事情写完后再提行分段写另一事。③总结:是写完主体内容后,作一个总的概括,如用“总之……”使前后连贯,突出主题或补充说明。(3)结束语:就是正文写完之后,

6、向对方表示敬祝、问候、感激、鼓励、友谊、欢迎、歉意、希望等。如:“此致——敬礼”、“望你好好学习”、“敬请光临”、“紧握你手”、“祝您——早日恢复健康”等。(4)落款包括具名与具时:一般书信在结尾之后,常要具上自己的姓名,有时还可加上身份等。如:“侄女小花”。写信人的名字或单位名称,写在信纸的右下方(如信纸空白较多,以离开正文约二三行为宜)。写信日期写在名字的下一行偏右处,也可直接写节日,如:“元旦”、“七一”、“国庆”等。(5)附言:有时写完信之后,觉得还有话要说、有事需问,可在空白处写上附言,加“又及”、“另外”等字样。(二)写作示例与评析一般书信:例

7、文1鲁迅给颜黎民的信颜黎民君:昨天收到十日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你说专爱看我的书,那也许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22/22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譬如说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

8、是自然现象。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那他就是糊涂虫。不过我向来没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