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高分辨螺旋ct对诊断颅底骨折价值

薄层高分辨螺旋ct对诊断颅底骨折价值

ID:34301111

大小:59.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4

薄层高分辨螺旋ct对诊断颅底骨折价值_第1页
薄层高分辨螺旋ct对诊断颅底骨折价值_第2页
薄层高分辨螺旋ct对诊断颅底骨折价值_第3页
薄层高分辨螺旋ct对诊断颅底骨折价值_第4页
薄层高分辨螺旋ct对诊断颅底骨折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薄层高分辨螺旋ct对诊断颅底骨折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薄层高分辨螺旋CT对诊断颅底骨折价值【摘要】目的:研究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颅底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72例临床诊断颅底骨折患者,行薄层高分辨螺旋CT扫描(西门子炫速双源800排CT),做螺旋CT三维成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扫描直接显示颅底骨折61例,诊断率为84%,同时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可清晰地显示颅底骨折的部位和范围。结论:结论与传统CT相比,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更能够清晰准确直观地显示颅底骨折的存在、部位、范围等•对于脑外伤患者,临床检查或常规CT扫描可疑颅底骨折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进行高分辨率CT扫描,以

2、提高诊断准确性.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能够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尤其是为手术方案提供极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关键词】颅底骨折;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薄层高分辨扫描【中图分类号】R8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76-021概述颅底骨折常见于颅脑外伤,临床常表现为脑脊液耳漏或鼻漏、颅神经损伤、内分泌紊乱等症状,及早明确诊断对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长期以来颅底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或结合常规CT发现颅内积气,近年来随着CT硬件及软件的发展,高分辨CT(HRCT)薄层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

3、)和三维重建(3D-CT)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对61例有头颅外伤史、临床怀疑有颅底骨折临床症状,先行常规CT扫描图像显示有间接征象,加薄层高分辨螺旋CT横轴面扫描,我们对常规平扫与薄层高分辨螺旋扫描进行对比分析。2材料与方法2.1一般资料:61例头颅外伤病人,男性38例,女性■■■21例,年龄13〜67岁。受伤原因:车祸伤38例,暴力伤18例,坠落伤5例;主要临床表现:神志不清39例,浅昏迷8例,单侧外耳道流液体13例,鼻漏15例,局部出血或血肿37例。2.2检查方法:采用西门子双源炫速800排CT机,全部受检病人先行横轴面扫描,平扫

4、图像有间接征象时,随即加颅底薄层高分辨螺旋CT,扫描范围从蝶骨下缘至岩骨上缘,非螺旋扫描方式。先行4mm层厚、4mm间距、H40s常规扫描重建,选取可疑颅底骨折患者再进行0.65mm层厚、0.65mm间距薄层扫描,H70s髙分辨重建。全部病例均使用120kV、260mAs,512X512重建矩阵,窗位700,窗宽3200。3结果61例患者在常规检查时,只有42例可疑颅底骨折(68%),因为层厚较厚及容积效应,可见到骨折线的图像多数只有1幅,骨折线多数不清晰而不能确诊。采用薄层扫描高分辨重建技术后,由于图像空间分辨率高,无容积效应,每个病例均

5、有多层图像显示骨折线,53例可确诊为颅底骨折,诊断阳性率达到86.8%o4讨论薄层扫描高分辨重建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扫描时选择薄层,计算时选择高空间分辨率重建方式。4.1常规扫描的局限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底骨折是神经外科常见病,而常规CT检查对颅底骨折的显示率不高。由于颅底的解剖结构形态各异,关系复杂,血管、神经密集,菲薄的骨壁及交错的颅缝在受到外力打击时容易受损、错位。另外,颅底结构的密度差别也很大。常规CT检查采用4mm层厚,因层厚较厚,包含的内容和结构多,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就大,图像的伪影也多。故常规CT检查诊断颅底骨折效果不佳。4.2薄层

6、扫描的特点本文采用0.65mm准值宽度扫描作为薄层扫描。由于薄层扫描层面内重叠的结构和内容相对较少,因而有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的干扰,减少骨骼伪影,充分显示较小病灶的特点。4.3高分辨重建的特点高分辨重建算法特点是图像像素较小,数目较多,图像细致、清晰,层次分明,即空间分辨率高,但噪声较大。对于包括骨骼、软组织及空气的颅底结构来说,密度差别非常大,其本身的密度分辨率已很高,缺少的就是空间分辨率。所以,对颅底骨折采用高分辨重建算法提高了颅底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使得到的图像边缘清晰、锐利,可清楚显示细微结构。4.4扫描方式的选择颅底CT扫描结果受呼吸

7、影响小,且扫描范围小,时间短,不需要螺旋扫描来快速完成;另外,螺旋扫描是容积扫描,其横断面轴位图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纯平切面,其轴位切面受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比非螺旋扫描要大,噪声比非螺旋扫描大。故本文采用非螺旋扫描。骨折线走行方向与扫描平面之间的角度对扫描阳性率有较大影响,骨折线与扫描平面所处角度越接近直角,越容易被显示,两者平行时,显示骨折线的可能性最小。由于存在着这些干扰因素,所以对疑有颅底骨折者,即使CT平扫未示异常,亦不能完全排除骨折。对此,有人认为补加直线冠状面扫描,可以提高CT诊断率,但冠状扫描所要求的头部特殊体位却常使颅脑损伤

8、患者难以接受。因此,注重合理调整层厚与层距扫描条件,才是最大限度提高CT平扫诊断率的有效方法,尤其对筛板、眶板、蝶骨体、岩骨及鼓室盖等薄弱骨质的扫描更应如此,因为这些颅底骨既是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