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技术》实验指导书2003

《单片机技术》实验指导书2003

ID:34304658

大小:487.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3-05

《单片机技术》实验指导书2003_第1页
《单片机技术》实验指导书2003_第2页
《单片机技术》实验指导书2003_第3页
《单片机技术》实验指导书2003_第4页
《单片机技术》实验指导书2003_第5页
资源描述:

《《单片机技术》实验指导书200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单片机技术》实验指导书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电气工程教word格式.整理版.....目录实验1P1口实验一实验2P1口实验二实验3中断实验实验4定时器实验实验5存储器扩展实验实验6简单I/O口扩展实验附录:实验设备硬件系统概述word格式.整理版.....实验1P1口实验一一、实验目的:1.学习P1口的使用方法。2.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二、实验设备:CPU挂箱、8031CPU模块三、实验内容:1.P1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2.P1口做输入口,接八

2、个按纽开关,以实验箱上74LS273做输出口,编写程序读取开关状态,在发光二极管上显示出来。四、实验原理:P1口为准双向口,P1口的每一位都能独立地定义为输入位或输出位。作为输入位时,必须向锁存器相应位写入“1”,该位才能作为输入。8031中所有口锁存器在复位时均置为“1”,如果后来在口锁存器写过“0”,在需要时应写入一个“1”,使它成为一个输入。可以用第二个实验做一下实验。先按要求编好程序并调试成功后,可将P1口锁存器中置“0”,此时将P1做输入口,会有什么结果。再来看一下延时程序的实现。现常用的有两种方

3、法,一是用定时器中断来实现,一是用指令循环来实现。在系统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后一种方法。本实验系统晶振为6.144MHZ,则一个机器周期为12÷6.144us即1÷0.512us。现要写一个延时0.1s的程序,可大致写出如下:MOVR7,#X(1)DEL1:MOVR6,#200(2)DEL2:DJNZR6,DEL2(3)DJNZR7,DEL1(4)上面MOV、DJNZ指令均需两个机器周期,所以每执行一条指令需要1÷0.256us,现求出X值:1÷0.256+X(1÷0.256+200×1÷0.256+1

4、÷0.256)=0.1×10⁶指令(1)指令(2)指令(3)指令(4)所需时间所需时间所需时间所需时间X=(0.1××10⁶-1÷0.256)/(1÷0.256+200×1÷0.256+1÷0.256)=127D=7FH经计算得X=127。代入上式可知实际延时时间约为0.100215s,已经很精确了。五、实验原理图:word格式.整理版.....P1口输出实验word格式.整理版.....六、实验步骤:P1口输入实验word格式.整理版.....执行程序1(T1_1.ASM)时:P1.0~P1.7接发光二

5、极管L1~L8。延时0.1秒,使显示稳定将P1口寄存器的数值逐位左移1位执行程序2(T1_1.ASM)时:P1.0~P1.7接平推开关K1~K8;74LS273的O0~O7接发光二极管L1~L8;74LS273的片选端CS273接CS0(由程序所选择的入口地址而定,与CSO~CS7相应的片选地址请查看第一部分系统资源,以后不赘述)。七、程序框图:程序初始化,设置P1口寄存器的初值为FEH将P1口数值读入累加器A将累加器A的数值送到273显示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程序初始化,设置P1口为输入口通过发光二极管将P1

6、口的状态显示word格式.整理版.....八、参考程序:1、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T1_1.ASM)NAMET1_1;P1口输实验CSEGAT0000HLJMPSTARTCSEGAT4100HSTART:MOVA,#0FEHLOOP:RLA;左移一位,点亮下一个发光二极管MOVP1,ALCALLDELAY;延时0.1秒SJMPLOOP;;;;;;;;;;;;;;;;;;;;;;;;;;;;;;;;;;;DELAY:MOVR1,#127;延时0.1秒DEL1:MOVR2,#200DEL2:DJNZR2,DEL2

7、DJNZR1,DEL1RET;;;;;;;;;;;;;;;;;;;;;;;;;;;;;;;;;;;;END2、通过发光二极管将P1口的状态显示(T1_2.ASM)NAMET1_2;P1口输入实验OUT_PORTEQU0CFA0HCSEGAT0000HLJMPSTARTCSEGAT4100HSTART:MOVP1,#0FFH;复位P1口为输入状态MOVA,P1;读P1口的状态值入累加器AMOVDPTR,#OUT_PORT;将输出口地址赋给地址指针DPTRMOVX@DPTR,A;将累加器A的值赋给DPTR指向的

8、地址SJMPSTART;继续循环监测端口P1的状态ENDword格式.整理版.....实验2P1口实验二一、实验目的:1.学习P1口既做输入又做为输出的使用方法。2.学习数据输入、输出程序的设计方法。二、实验设备:CPU挂箱、8031CPU模块三、实验原理:P1口的使用方法这里不讲了。有兴趣者不妨将实验例程中的“SETBP1.0,SETBP1.1”中的“SETB”改为“CLR”看看会有什么结果。另外,例程中给出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