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约/束》中的酷儿因素

解读《约/束》中的酷儿因素

ID:34309256

大小:62.8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5

解读《约/束》中的酷儿因素_第1页
解读《约/束》中的酷儿因素_第2页
解读《约/束》中的酷儿因素_第3页
解读《约/束》中的酷儿因素_第4页
解读《约/束》中的酷儿因素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读《约/束》中的酷儿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解读《约/束》中的酷儿因素-国学教育论文解读《约/束》中的酷儿因素李玲[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0]摘要:《约/束》是根据莎士比亚的经典剧目《威尼斯商人》改编而成的豫莎剧,通过三个“约束”环节,串联整部戏剧,从而引发了人性之间的纠葛、爱情友情之间的冲突及守约背约的矛盾。在《致谢》一幕中,慕容天恼怒巴无忌将定情戒指转送他人而大闹,引出的质疑凸显了三人之间流动的酷儿因素。关键词:《约/束》《威尼斯商人》豫莎剧酷儿因素莎士比亚戏剧简称为“莎剧”,因而根据莎士比亚戏剧改编而成的豫剧作品就有了一个专有名词——“豫莎剧”。台湾豫剧扎

2、根于本土文化,着眼世界,将世界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融入到中国戏曲中来,成功改编并上演了《约/束》,这部由《威尼斯商人》改写而成的豫莎剧在保留原作基本线索的情况下,增添了时代元素——同性恋文化,为我们呈现了三个约定下的重重束缚,进而展现了兄弟之间超越友情的同性之爱,酿造了在传统伦理下掩埋于异性恋家庭的同性悲剧。一、《约/束》的改编背景莎士比亚是西方公认的戏剧大家,他的戏剧在世界各地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与不同时代各国人对莎士比亚的理解和认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常有人希望看原汁原味的莎士比亚。哪里有呢?就连莎士比亚时代大概也没有,因

3、为这一场与下一场演出都不一样。‘原汁原味的莎士比亚’是一个迷思,因为它并不存在”,“我们每一位在欣赏莎士比亚的作品时,就都是莎士比亚的伙伴、同工,因为我们参与了莎士比亚的故事。”戏剧不是单纯的文学作品,而是需要舞台演出的剧本。一部成功的作品既要凸显文本阅读的价值,又要彰显舞台演出的成效。将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改编成中国戏曲,这本身也是一个传递经典的过程。既然是对原著的跨文化改编.自然是扎根中国传统文化,站在中国文学的视域下观看西方戏剧,“在他镜中参见自我”,“莎士比亚在中国的足迹也是中国文学主体性的建构过程”。跨文化改编需要

4、大胆的舍弃和添加,即立足于地域民族文化,传递戏剧的精神内核,加上当代的一些元素、思维。彭镜禧在阅读原著的过程中发现了安东尼奥和巴萨尼奥两人之间的暧昧关系,并在观看改编的各版本现代电影《威尼斯商人》时发现,几乎每个导演都在或多或少地阐释两人中存在的特殊“友情”。因此,他的剧本保留了《威尼斯商人》的三匣选亲、戒指盟约、人肉合同等主要情节,而将其大背景环境放在了中国的古代,将欧洲宗教问题换成了中国古代的民族歧视问题。它讲述的是巴无忌请其好兄弟安员外做担保.向高利贷商人夏洛借三千银两作为资费向慕容天求亲,夏洛趁机立下契约规定:如果不能按时

5、还贷就要割下担保人安员外的一斤肉作为补偿。数月之后,因生意失败,安员外没能如期还贷,于是三人对簿公堂。在安员外身陷囹圄之际,巴无忌和安员外二人的同性倾向,无论从言语还是行为中都逐渐凸显,被巴无忌新婚妻子慕容天察觉,三人之间流动的三角关系愈演愈烈,在《致谢》一出中达到高峰,爆发出戒指风波。二、《约/束》中的酷儿因素酷儿理论(queertheory)是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性理论。这一理论的形成,最初是西方主流文化对同性恋者的贬义称呼,有“怪异”之意,后来被性认知的激进派借用,来概括同性恋群体。酷儿理论质疑传统的异性恋霸权,反对

6、传统伦理道德对人的压抑和束缚。酷儿理论的批评家朱蒂斯·巴特勒认为,人的同性恋、异性恋或者双性恋的行为都不是来自固定的身份,而是像演员一样,是一种不断变换的表演,适应各种剧情需要变换身份。酷儿理论也向男性和女性的两分结构挑战,即人的性别是在社会中被构建的,人天性是没有性别之分的。酷儿理论还向社会的“常态”挑战,向传统异性组建家庭关系和传统伦理关系挑战。酷儿理论自觉地跨越了性别类型的尊卑顺序,它的中心逻辑是挑战两分解构,即对性别身份非此即彼的划分。人可以超性别地活着,异装易性,不异装易性,或像另一个性别的人那样生活。性别只是一个自然的

7、而非社会的定义,人生来是没有性别的,它只是在社会形成中因劳作生育而逐渐划分了相对的男性、女性。1.向异性恋和同性恋的两分结构挑战酷儿理论的第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向同性恋和异性恋的两分结构挑战,向异性恋的霸权挑战。朱蒂斯·巴特勒认为没有一种社会性别是真正的社会性别,而是其在社会生活中,重复表演的性质会赋予人以一个性别。人以社会赋予他的性别,在被权力话语制定的一套伦理规范的社会里生活,以异性恋为常态,反之则为变态。但异性恋也不是固定的性身份,中国自先秦就有龙阳之好,魏晋更是达到一个高峰,明代中晚期到清末又有第二个高峰。中国古代对同性之间的

8、关系似乎很宽容,男子在不影响繁衍后代的情况下可以养娈童,好男色。相对应的,在西方,有柏拉图的精神恋爱,隐藏其下的是同性恋的倾向。柏拉图曾经说:“对异性的爱怜是肉体上的繁殖,是种族的延续,而对同性的爱恋则是精神上的繁殖,是美的创造。”中外分别在经历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