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ID:34318015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5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_第1页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_第2页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_第3页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_第4页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分层教学”:指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即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师的培养下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几组,并制定相应的分层次的教学目标,作业布置层次化,效果评价层次化。这样优生、中等生、学困生都有“东西”可吃可消化,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里的“分层”,非拘限于对学生静态学习状态的划分,而是蕴含着如上述诠释的发展生成过程。2010学年我对初一新生入校后进行分班测试,发现学

2、生的数学成绩存在很大的差异。经过阶段教学后发现,学生之间更有明显的差距。面对学生这种参差不齐的学习状况,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提高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反而会加快两极分化。为此,我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数学课堂尝试分层教学的实践。以便探究分层教学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下我主要谈谈我在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1、研究学情,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层只有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在教学中老师才能有得放矢。因此我首先做的事情就是从各方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对每一

3、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课堂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将学生分成成绩优秀层(A层)、成绩中等层(B层)和学困层(C 层),并激励学生制定自己的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学习目标A层优兴趣浓厚积极向上活 跃重点高中对象B层良兴趣一般较积极一 般普通高中对象C 层欠佳兴趣不大被动应付不积极职高对象显然,这种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对于那些进步较大、积极向上的同学鼓励他们向高一层次迈进。2、备课分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分清学生层次后,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

4、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目标的制定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能够刺激学生的成功欲望。如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七章“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教学目标定为:共同目标记住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能用它来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分层目标A层目标能推导求根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B层目标理解用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的过程,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点的问题C层目标了解推导过程,记住求根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3、授

5、课分层,落实分层教学目标有效性的具体过程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为了鼓励C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我在提问的设计上做了处理。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也进行针对性的分层设计。 如在讲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内容时,设计三个提问:(1)判定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两个角相等”的真假;(2)说出命题的逆命题;(3)判定逆命题的真假。第一个问题是针对A层次学生设计的,而第二三个问题是对B、C层次学生而设计的,目的是要发挥他们思维活跃的优势,通过大

6、胆的猜想和类比,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课堂中每位学生都能学得有所收获,学得有兴趣,学得有信心。而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重启发他们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指导,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4、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巩固分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方法,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呈阶梯型。如完全平方公式的训练题: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x2+4x+4;  (2)25a2+10ab+b2;  (3)(x+y)2+10(x+y)+25;(

7、4)(a+b)4-18(a+b)2+81。学生训练时,老师不宜明确指明哪些学生做什么题组,A层次的学生选做(2)(3)题时,老师应及时点拨,允许部份学生集体讨论完成第(4)题。课外作业也应分为几个层次,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以供学生选择,其中必做题要求A、B、C层次的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允许学生不全部完成,或几个同学一起研究共同完成,这样在学生习中形成竞争意识,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如在“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后,分别设计了下面的作业:   ①熟记勾股定理,并对照图形默写两遍。   ②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的未知边。   ③矩形的周

8、长为34,长为12,求矩形的对角线长;   ④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求△AOB斜边上的高。   要求:A层次同学要完成全部题;   B层次同学要完成①、②、③题;   C层次同学只要完成①、②两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