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二期课改课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谈谈二期课改课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ID:34325331

大小:8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5

谈谈二期课改课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_第1页
谈谈二期课改课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_第2页
谈谈二期课改课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_第3页
谈谈二期课改课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谈谈二期课改课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谈谈二期课改课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奉贤区泰日学校:张忠华对于二期课改,我们说了很多,也研究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做法与理论。二期课改的理念与精神也逐步被广大教师所领悟,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在教学行为上,我们如何全身心的投入实践与研究,如何使我们的课堂多一种激情、多一份投入、多一份动感、多一点生命力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课程改革虽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把握课改精神,不断总结,才能在课改的海洋中自由驰骋。作为教师生命力的所在地,学生智慧的

2、发源地——课堂,正是展示教学改革的舞台。让学生在朴素的课堂教学中品味数学、感悟数学、是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也积累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供同行商榷与指正。一、课堂教学中应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课堂教学是联系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桥梁,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着重在“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共同发展”这一新的教学理念下进行的,使数学教学从“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激励学习为特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的教学

3、策略要实现新的转变,教师要尽最大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把二期课改的新理念有机地融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1、数学问题的引入能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构成的环境里组成的,一个问题情境的导入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决于能否营造出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气氛,取决于学生能否真正“卷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勾股定理》时引入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有5块边长均为1个单位的小正方形(如图):你能否把它剪4刀,使得裁剪的部分正好能拼成一个大

4、正方形?问题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唤起了学生跃跃欲试的冲动,课堂上气氛热烈。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实验,很多学生都能拼凑成功(如图),得到了证明“勾股定理”的一个重要模型。全体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了知识的发生与构建过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又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假如只给你一把米尺,你有办法测量出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大致高度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便议论纷纷,他们迫切愿望自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由于在讲授相似三角形,学生自然想到了相似的办法。但谁与谁相似?相似了以后怎么办?教师的追问

5、揭示了问题的实质,导出了课题,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很快有同学发现,可利用自己的影子长和身高的比,再测量旗杆的影子长,即可测出旗杆的大致高度。2、应注意充分挖掘数学问题的探究功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充分挖掘数学问题的探究功能,不仅有利于全面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综合智力素质,还能促进学生在共同合作,共同探究中自主发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能力,实践新课程理念下“人人获得必需的教学,不同的人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的目的。例如,在一堂数学课上,我提出如下问题:探究(1):平面上有4个点,这些点任意三点

6、不共线,能连成多少条不同的直线?此问题虽然是平面几何中基础的问题,但它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需要较强的概括思维能力,也具有较强的探究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操作实验,很多学生得到了自己的结论。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活力,让学生的探究潜能进一步延伸,我再提出:探究(2):当平面的上有5个点时(任意三点不共线),能画作多少条直线?探究(3):当平面上有n(n>2)个点时(任意三点不共线),能画出多少条不同的直线?探究(3)是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此时,学生的探究欲望逐步

7、引入高潮,探究成果十分丰硕,学生有的通过类比联想发现下表:点的个数可作直线条数…………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应的学习层次上达到参与的最大投入量,我再提出:探究(4):平面上任意三点不共线的n(n>2)个点,可画出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课堂上气氛热烈,同学间、师生间在合作交流中留恋忘返,融会在一种求索的意境中。当学生的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不断加强,一些优秀的学生更渴望对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探究潜能进一步延伸。我对上述探究问题作了如下变式:平面上有n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任意

8、三条直线不共点,一共能产生多少个不同的交点?师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共同分享着探究的成功与乐趣。我想,这样的探究活动不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创建互动式、交流式、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一个全新理念吗?1、应关注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所接触到的只是一些看似准确无疑的“客观真理”,那么学生在经历的教育过程中,只是熟悉了一些现成的结论,造成许多具有探究价值的内容无意间“一滑而过”,致使学生亲自体验,感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