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教案大学语文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教案大学语文

ID:34331777

大小:61.3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5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教案大学语文_第1页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教案大学语文_第2页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教案大学语文_第3页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教案大学语文_第4页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教案大学语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教案大学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张中丞传后叙》赏析教学内容和要求一、文学知识:了解古代文学家韩愈二、语言知识: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屮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预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三、课文阅读分析:1、认识本文的主要写作特色是叙事与议论并重,从整体上把握前半议论与后半记叙之间的分工和内在联系。2、理解课文前半部分议论是针对诬蔑许远的错误论调进行批驳,识别批驳中所用论据的类别,说明批驳屮所采用的论证方法。3、分别概括张巡、许远、南雯云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4、简要分析文小三个正而人物的相互映衬作用,找出文中通过反面人物来衬托正面人物的地方。一、韩愈简介韩愈(768——824

2、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后人尊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有《昌黎先生文集》。二、题解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张中丞,即张巡,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玄宗开元末进士。任清河县令、真源县令。安史之乱时,张巡在雍丘(今河南杞县)等地抗战。至德二

3、载(757)正月,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告急,巡领兵进睢阳与许远共同守城,直至壮烈牺牲。张巡守睢阳时,朝廷封其为御史小丞、河南节度副使,故称张中丞。曾随他守睢阳的李翰写过一篇《张中丞传》,韩愈这篇文章是对《张中丞传》的阐发与补充,故题为《〈张中丞传〉后叙》。后叙,亦作“后序”,“序”是文章体裁一种,古人常用它来说明箸作的写作岀版的情况,和对作家作品对介绍评论,一般放在书前,亦称作“叙”或“引”。“后叙”除具备“序”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本文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对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

4、“后叙”。叙有时候可以成为独立的文章,这就是一篇记人的散文。后来叫“跋”。三、写作背景《张中丞传后叙》是--篇现实针对性非常强的文章,体现了韩愈为人鳗直,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暴发,唐军节节败退;安庆绪(安禄山之子)部将尹子奇率领13万大军围攻睢阳,张巡和许远率万余兵士坚守睢阳孤城十余月,吸引了叛军近十万兵力,遏制来叛军的攻势,捍卫了朝廷财赋主要来源江淮地区,为唐军积蓄力量,全面反攻、收复失地创造令有利的时机和条件。最终因敌强己弱、粮尽援绝,睢阳陷落,张巡及部将三十六同时殉难,许远被叛军虏至洛阳,不屈而死。张巡、许远他们的英

5、勇气概和历史功绩,受到了人民的赞扬传颂。(张中丞庙)然而,令人惊异的是,守城的英雄在战后却屡屡被诬,竟延续五十余年而不绝。1、先是一些文武官员为了替自己战时无耻的逃跑行径辩护,诋毁许远、张巡困守孤城的作法,并指责是张巡造成了睢阳城小人吃人的现象;针对这种议论,李翰撰《张中丞传》上呈肃宗,为张巡辩诬,使事实得以澄清。2、然而十年后,乂有人指称许远降贼,张巡的儿子张去疾也上书代宗皇帝请追削许远的官爵,但朝廷并未采纳他的意见。3、五十年后,唐朝藩镇割据的状态急需改变,而此时乂有许多人借中伤许远、张巡来为自己谋利,面对此情此景,韩愈写下了这篇《张小丞传后叙》

6、,作者在为英雄辩诬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擅强兵坐而观者”、“弃城而图存者”的极人愤慨;特别是通过对贺兰进明丑恶嘴脸的揭露,表明了作者不满藩镇割据、要求中央集权的政治态度。这一主张配合了唐宪宗的政治变革,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四、文本分析(一)主题本文通过驳斥诬蔑许远的错误论调,以及记述南霁云的事迹与补叙张巡,许远的其他轶事,赞美了安史Z乱中抗击叛军的英雄,斥责了安史叛军以及畏敌怕死的将领和诬蔑英雄的小人,以弘扬正气,打击邪恶。(二)结构层次第一段(1)借评论李翰的《张巡传》,交待写作本文的时间和缘由。(引子)时间:808年缘由:“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

7、,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第二段(2、3、4)驳斥小人的流言蜚语,歌颂张许二人的高贵品质和历史功勋。第一层(2):驳斥“畏死辞服于贼”的错误论调。三个事实论据:(1)“位本在巡上……竟与巡俱守死”(2)“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3)“虽愚人亦能数tl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语言知识点: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这句既是状语后置句,乂是省略句,应该是“疑Z畏死而于贼辞赋”。怀疑他(许远)害怕死而向敌人说了屈服的话。语言知识点: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者,助词,附在别的词的后面,组成名词性短语。所要效忠的是国家与君主罢了。第二层(3):批驳“城之陷,自远所

8、分始”的论调(“与儿童之见无异”)两个比喻说理:(1)“人之将死,其藏腑必先受其病者”(2)“引绳而绝之,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