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转向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观

实践转向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观

ID:34348925

大小:4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5

实践转向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观_第1页
实践转向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观_第2页
实践转向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观_第3页
实践转向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观_第4页
实践转向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践转向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践转向”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观作者:何青洲来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06期        摘要:政治的正义性决定了法和国家的合法性。西方古典政治正义观是形而上的以“君主”为视角的抽象正义观,追求臣民服从国家制度、实现君主统治的目标。近代启蒙思想家基于理性主义的原则,以抽象的人和抽象人性为视角,借助设想的自然状态和主观假设的社会契约论构建了以资产阶级“人民”为视角、资产阶级人民主权为内容、实现资产阶级正义的政治正义观。马克思在深刻批判资产阶级政治正义观的基础上,从现实的人和社会关系出发,创立了以

2、无产阶级“人民”为视角、无产阶级人民主权为内容、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实践转向”的政治正义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转向”的政治正义观实现了从“人是制度的规定”向“制度是人民的自我规定”的转向,在实践层面解决了国家和法的合法问题。        关键词:君主;人民;政治正义;实践转向;合法性        中图分类号:D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168(2014)06-0072-08        “正义有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1](p.231),以致于历史上的众多哲学家和法学家想仔细查看正义这张脸

3、并试图解开隐藏在它背后的秘密时,往往会深感困惑。正义让人困惑的原因是人们没有找到科学认识它的钥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观确立之前,正义总是被当成一种极为抽象的东西,“正义被认为是人类精神上的某种态度、一种公平的意愿和一种承认他人的要求和想法的意向”[1](p.277)。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大为发展,物质资源大为丰富,但人的需求与物质资源之间的张力仍然存在,并呈现扩大的趋势。正义问题困扰着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和社会关系出发,即从现实的作为社会主体的无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出发,批判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正

4、义观。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非当性、少数人占有国家权力对大多数的无产阶级的统治的不合理性以及体现社会成员政治生存状况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政治价值的抽象性、形式性等的批判,对体现大多数人的政治正义的无产阶级“人民”专政制度作了描绘。通过对资本主义政治正义观的批判,马克思创立了以无产阶级“人民”为理论视角、以无产阶级“人民”主权为核心内容、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的“实践转向”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观。政治的正义性是哲学的法和国家理论的核心思想①。“政治的正义性是区分法和国家形式合法与否的标准。”[2](p.

5、1)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观着力于在实践中通过革命的手段改变现存的社会关系,从而解决物质资源占有的不平等,实现政治正义,解决法和国家的合法性问题。        一、批判与“实践转向”...        “实践转向”是学界对于马克思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哲学革命的指称。“实践转向”既是以人的存在方式(实践)为中介去解决近代哲学的主-客二元对立,更是从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出发去寻求人类解放的道路[3](p.204)。“实践转向”的内在意蕴是马克思所坚持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p.57

6、)。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观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的“实践转向”哲学。        马克思的“实践转向”哲学是从批判全部旧哲学出发的。“马克思将哲学批判看作社会变革的途径”[5](p.44),指出并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及其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忽视实践作用的缺点,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标准。世界能否被认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只能由实践来证明。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从客体的形式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没有把它们当作人的实践去理解。因而能动的方面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

7、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和感性的活动本身的[4](p.54)。        传统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从对立的两极思考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僵持于世界“本原”是自然本体还是精神本体的抽象对立,以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去证明二者的统一。旧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的本原,试图把精神还原为自然,用自然解释人的精神活动,从而把物的尺度作为人的行为依据。唯心主义则认为精神是本原的存在,试图把存在还原为精神,把精神的尺度作为人的行为的依据。旧唯物主义以自然为本原,从被动的观点去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取消了人的能动性,它所坚持的是一种单

8、纯的、自在的客体性原则。唯心主义则以精神为本原,只是从能动的观点去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性,它所坚持的是一种单纯的、自为的主体性原则。因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不仅在自然本体与精神本体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上相对立,而且在以客体性为原则还是主体性为原则的思维方式上相对立。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本原问题和思维方式上对立扩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