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和古琴-吴兆基new

太极拳和古琴-吴兆基new

ID:34365361

大小:249.0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3-05

太极拳和古琴-吴兆基new_第1页
太极拳和古琴-吴兆基new_第2页
太极拳和古琴-吴兆基new_第3页
太极拳和古琴-吴兆基new_第4页
太极拳和古琴-吴兆基new_第5页
资源描述:

《太极拳和古琴-吴兆基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太極拳和古琴吳兆基太極拳是帶有氣功的武藝,古琴屬於文化藝術領域。一個是武、一個是文,似乎有點“風馬牛各不相干”。我操琴六十九年,練太極拳亦已六十一載。在漫長的歲月內,也沒有考慮二者之間,有什麽明顯的聯繫。一位練拳的朋友來我家,看到我一楨操琴的照片說:“你彈琴的姿態有點象練太極拳的功架”,常有懂得氣功的古琴愛好者,評價我的古琴演奏,說是:“有氣有意”,“有獨特的演奏風格”,希望我能總結一下這種風格的形成,我現已年入耄耋,尚能演奏《瀟湘水雲》、《漁歌》、《胡笳十八拍》等大麯、名曲,文藝和武藝的結合可能是主要原因。太極拳氣功任何藝術入門時,都要進行一系列基本功能的訓練,以熟練地掌握這門藝術的各

2、種技巧。但若停留在技巧的運用上,必致用搬弄技巧以嘩衆取寵。必須進入意境,方臻上乘。熟練的技巧,只能爲進入意境準備必要條件,非此則好比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但怎樣才能從技巧進入意境?1中華數千年燦爛文化藝術,受儒、道兩家學說影響至深。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爲主,道家思想源遠流長。中華醫學瑰寶《皇帝內經》,已逐漸爲世界醫學界所承認、接受;《易經》、《道德經》、《參同契》等道家經典著作建立了古典哲學和科學的統一學說,指導著歷代文化的許多領域,包括氣功、武術的創建和發展。這些經典學說,精闢深邃,難窺其奧,僅能就氣功、太極拳方面,談些膚淺看法。中華正宗武藝,不論外家、內家,莫不帶有氣功。太極拳亦然。當

3、然也有專練氣功不練拳術者。各家各派氣功有各自的鍛練方法和口訣,最主要的口訣是“松”和“靜”。先談松。松,就是要做到“毫不用力”,自古以來,人類在勞動中求得生存,勞動就得用力。不論從事什麽工作,都要或多或少地用力,即使自理生活,也要用力。“毫不用力”,可能只有在平臥著不動,或做打座靜功時能做到。既要運動,就須用力,其實毫不用力,只是使全身肌筋儘量放鬆,在意識指導下,作輕微,緩慢運動。每見練了多年太極拳的人,還是松不開。不松,就是緊,就是肌筋的收縮,這樣就會壓迫經絡,阻滯內氣的流走。懂得鬆開,即使不是練太極拳、練氣功,也能減少工作、學習、生活中,由於思維緊張而造2成身體局部肌筋收縮的疲勞。再

4、說靜。有人說,靜,就是什麽都不想。這是絕對化地理解靜。實際上越是不想就越會想得多。即使在睡眠中,也很難做到什麽都不想。靜,是集中思維,考慮、解決一個問題,但在思維、考慮、解決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問題時,雖則也需要安靜,但是在消耗腦力。我們需要的是集中思維,想一件不費腦力的事物。佛教中採用“念佛”的方法,“念”就是想,“佛”就是沒有,想沒有而巳。一般可採取數息法或“聽息”法,這樣就能逐漸“入靜”。太極拳、氣功屬動中求靜的導引術,練時存想口訣、姿勢,也是個好方法。打坐屬於靜中求動的吐納法,“入靜”後可進一步要求“入定”。練太極拳關鍵在於“得氣”,“松”、“靜”是“得氣”的重要手段,這個“氣”

5、,乃是從基本技能進入意境的橋梁。所有各式太極拳,都是和氣功聯繫在一起的。不能“得氣”的太極拳,是不會有多大效益的。我們不主張練丹田,也不主張運用腹式順或逆的呼吸法。因爲這樣做效果可能很明顯,但容易産生流弊。我們主張“我即丹田”,採用“自然呼吸”(自然呼吸,就是人人都會的那種呼吸)。中華氣功,源遠流長,派別甚多,各有所長,也各有其3缺點。練習方法,大同小異、或大異小同。同者,在於任何一家一派氣功,莫不強調以“練血化精,練精化氣,練氣化神”(還有”練神還虛”,筆者未能涉足,不能妄議)。精、氣、神三者統一爲目的。“氣”,是流走於全身經脈的具有明顯的自我感受的一種物質,經脈不是象血管那樣的管道,

6、也不是神經,它既存在又不存在,仿佛空中閃電時,一道電光所顯的電流的空中通道。它是電流按自然規律所選的一條空間阻力最小的通道,既存在又不存在。由於空中氣流、水份、塵埃的分佈狀態,瞬息萬變,即使是在原地第二次閃電,也決不會再現原狀,經脈在全身的分佈不象空間那樣多變,各人大致相同,但也有小異。氣的實質究竟是什麽,如今國內外有關研究機構都在進行實際測試,尚未有統一的最後結論。“神”是在大腦控制下的思維意識(武術中認爲是“心”和“意”的統一)。太極拳集武術與氣功于一身,初學者必須在著重松和靜的基礎上,有正確的身形運動,“以身行氣”發動體內真氣的迴圈流走。氣是否已經發動(稱得氣),會有明顯的自我感覺

7、,最明顯的標誌是雙手雙足會有極舒適的麻,脹感。“練精化氣”的目的,在於“氣遍全身不少滯”,手、足是身體4的末梢,手、足有氣感,能充分證明氣巳遍達全身。仿佛管道中的水流和導線上的電流,當管道最後一個龍頭能放水,或線路最後一盞電燈能發光時,管道、線路中的水流、電流無疑是暢通的,或說“水巳遍全管道”,或“電巳遍全線路”。能做到“練精化氣”,才能逐步“練氣化神”。當然,二者也不能截然分割,只是在一定的階段,應有一定的重點。氣功和古琴我國的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