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与疗法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与疗法

ID:34377765

大小:79.1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5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与疗法_第1页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与疗法_第2页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与疗法_第3页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与疗法_第4页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与疗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与疗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1870.02.07-1937.05.28],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一个富裕的谷物商人的家庭,但却度过了一个不幸的儿童时代,从小因患脊柱症而身体孱弱、行动笨拙,喉部也常因哭叫而感觉窒息。三岁时,睡在身旁的弟弟去世,又他幼年有两次被车撞的经验,使他十分畏惧死亡。五岁时,因得了肺炎,痊愈后决定当医生。求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极差

2、,然因父亲不断地支持、鼓励,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阿德勒受到哲学家维欣格(HansVaihinger)一本名《虚假的心理学》的出版物影响,认为人们很容易活在自卑情结(InferiorityComplex)与虚幻的心理境况下,而这样的情况发生很大程度上源自“男性倾慕”(Masculineprotest)这一貌似正常的社会现象。阿德勒同弗洛伊德的分歧开始在1911年的魏玛精神分析会上,阿德勒公然对当时的精神病理学权威弗洛伊德的理论提出不同意见。强调社会因素在精神病理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不认同弗洛伊德一直所推崇的性欲、生理等方面起决定性因素的论点。甚至很大程

3、度上否决了弗洛伊德认为精神病理学的最重要元素:俄狄浦斯情结,阴茎羡妒等理论。随后阿德勒亦离开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自己创建了个体心理学派并组建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自任会长,研究会又在1912年正式更名为个体心理学会。他特别注意身体器官的自卑,认为它是驱使个人采取行动的真正动力。后转向精神病学,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1902年他参加弗洛伊德周三讨论会,是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1910年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幼儿时期,就渐渐形成一种生活模式,根据此生活模式而形成生活的主观目标,但每个人的生活模式不同,因此每一个人的主观目标不完全相同,研究心理过程应

4、以每个人的特殊心理经验为对象,故阿德勒的心理学被称为“个体心理学”。阿德勒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主要概念是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假想的目的论、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指出成长期儿童经历的重要性,早期记忆是影响一个人的重要心理状态。并致力推广社会性在人生命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讲述合作才是人一生中必须努力遵循及学习的重点。阿德勒亦由此得以成为同弗洛伊德、荣格等齐名的重要心理学家的。阿德勒最重要的观点,"个人行为是否具有社会意义表现为:对于社会的责任性,工作中与旁人的联系以及是否很好的完成性别角色的扮演。"&关于同性恋同卖淫和犯

5、罪一样,阿德勒将同性恋亦放在了所谓失败的生活的表现方式当中。在1917年,阿德勒出版一本52页说明同性恋以及比对各种同时期有关同性恋作品的刊物。荷兰的精神病理学家GerardJ.M.vandenAardweg特别提出在1917年阿德勒已经发现并指出了同性恋与自卑之间的必然联系。【阿德勒与个体心理学】麦克斯·阿德勒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幼儿时期,就渐渐形成一种生活模式,根据此生活模式而形成生活的主观目标,但每个人的生活模式不同,因此每一个人的主观目标不完全相同,研究心理过程应以每个人的特殊心理经验为对象,故阿德勒的心理学被称为“个体心理学”。阿德勒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

6、,并强调“社会意识”。主要概念是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假想的目的论、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创造性自我】创造性自我是一种个人主观体系,它解释个人的种种经验使之有意义。它追求经验,甚至创造经验以帮助个人完成他独特的生活作风。创造性自我使人格有一贯性、稳定性和个性。它是人类生活中活的因素。......【生活风格】生活风格是一个人在每一行动中所表现出来、极其独特并因人而异的各种动机、特性与价值的团集物。它决定一个人要学什么、怎样行动、怎样思维,有哪些经验要渗入他的人格之中。和生活风格无关的经验被抹煞,被抵制,被压抑。每个人有他自己的生活风格;没有两个人的生活风格是一样的。生活

7、风格是由创造性自我发展、建立起来的。早在儿童时期四五岁时就形成了。【假想的目的论】与弗洛伊德不同,阿德勒相信,人的行动是受他对未来的各种愿望,而不是受过去经验的激发。这些未来的愿望可能纯粹是假想的-即不可能实现的各种理想,然而这些假想的愿望却对一个人的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周。激发他去完成愈益重大的事业。正常人遇必要时能够摆脱这些假想的影响而面对现实,而神经症患者却做不到这一点。【追求优越】追求优越是为求得自身完美所做的一种努力,而并非一种要超过他人的欲望,虽然试图完全达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