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与个体心理

阿德勒与个体心理

ID:39195068

大小:953.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6-26

阿德勒与个体心理_第1页
阿德勒与个体心理_第2页
阿德勒与个体心理_第3页
阿德勒与个体心理_第4页
阿德勒与个体心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阿德勒与个体心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阿德勒与个体心理学胡静初基本架构一.人物生平二.主要著作三.理论要点四.理论应用四.理论评价一.人物生平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心理学的先驱。精神分析学派内部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第一人。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会影响人格形成的心理学家一.人物生平“思想是从生活中孕育出来的”。这句话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但用在阿德勒身上却是极其贴切的。一.人物生平童年时期有佝偻病,声门痉挛症。三岁时,睡在身旁的弟弟去世。他幼年有两次被车撞的经验。四岁才学会走路,在体育运动和室外游时总是落后于哥哥和其

2、他玩伴。五岁时得了严重肺炎而几乎丧命。一.人物生平童年经历的深远影响年幼的阿德勒在心理上始终笼罩着对死亡的恐惧,因此幼年的阿德勒立志要当一名医生。在幼年时期有着深深的自卑感(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阿德勒的家庭和个人童年经历对其所建构的理论思想有重大影响,他后来提出克服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是发展的动力,正和他本人的早期经历有密切关系。一.人物生平求学时期阿德勒刚入中学时,数学成绩很差,但最终,阿德勒凭自己的努力成为班上的优等生。大学就读于维也纳大学医学系,起先主修眼科,后转为一般医学,最后则专攻精神科与心

3、理治疗。一.人物生平1902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邀请阿德勒加入精神分析组织。1910年成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1911年,与弗洛伊德决裂创立个体心理学,并成立自由精神分析研究协会。1912年更名为个体心理学协会。一战期间,阿德勒作为医生到奥地利军队服务。1920年开办儿童指导中心。1927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1932年任长岛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1935年创办国际个体心理学学刊,频繁到各地演讲1937年5月28日.阿德勒在赶往苏格兰阿伯丁市演讲的途中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二.著作《神经症的

4、性格》(1912)《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1917)《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1919)《生活的科学》(1927)《理解人类本性》(1929)《生活对你应有的意义》(1932)《儿童的教育》(1938)三.理论要点1、生活风格2、生命的意义3、自卑感与优越感4、社会兴趣5、创造性的自我个体心理学拉丁文原意是指人的不可分割性。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并非强调个别差异的心理学。他所指的个体是一个与社会、与他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个有自己独特目的、寻求人生意义、追求未来理想的和谐整体。人性观—

5、—把个体看作是为自己的命运负责、创造性和目标导向性的个体。阿德勒与弗洛伊德的理论分歧阿德勒弗洛伊德早期经验和梦早期经验,梦是探索生活的手段早期经验,梦是探索潜意识的工具意识关注,强调意识强调潜意识人格将人格视为一个整体将人格视分为相互冲突的动力社会兴趣,动机性本能关注社会定向的自我生物定向的本我治疗促进个体社会性的生活风格使被压抑的早期经历意识化三.理论要点生活风格1、个体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2、六岁之前形成,主要取决于儿童的家庭环境。3、分为健康的和错误的生活风格,健康的生活风格可以使人达到完美,

6、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有利于社会目的的实现。错误的生活风格建立在自私自利的基础上,是与社会目标相背的。三.理论要点生活风格三种途径理解生活风格:出生顺序:强调出生顺序会影响人格形成。b.早期记忆:我们对于自己在4、5岁时的回忆会显示出我们在成人时期的生活风格。c.梦的分析:不相信梦是愿望的达成或隐藏的冲突。认为梦境包含我们对于目前问题的感触(情绪)以及我们想要如何去做(动机)。三.理论要点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正确的生命意义人类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对他人感兴趣,相互合作。

7、利他。(社会兴趣)白求恩孔繁森三.理论要点生命的意义错误生命意义的特点缺乏同类感和社会兴趣。他们所赋予生命的意义是一种个人所有的意义。损人为己。三.理论要点自卑感和优越感人天生就有自卑感。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障碍,个体就会有不完全或不完美的感觉,从而产生自卑感。自卑感不是变态的象征,而是完全正常的,正是它的存在,才促使人寻求补偿。三.理论要点自卑感和优越感克服自卑感的两种方式1、积极的方式:将自卑感转变为奋发上进的内在动力,力求补偿缺陷,取得成功。补偿的方式:觉知到自己的生理缺陷后

8、,集中力量在低劣的器官上发展其功能。或承认自己的某种缺陷,发展自己的其他机能以弥补缺陷。(补偿作用)海伦凯勒张海迪史铁生三.理论要点自卑感和优越感克服自卑感的两种方式2、消极的方式:使用不正确的方式改进自己的环境。曲解现实(自欺欺人)超补偿作用:个人为了克服缺陷,付出过分努力。超补偿作用是神经症产生的根源。因为气馁放弃任何改进情境的努力。自卑情结:如果人因为自卑而失去信心,表现出退缩的状态,其自卑情感就已经无法起到激励的作用,阿德勒称之为“自卑情结”。三.理论要点自卑感和优越感追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