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体针并用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探究

眼体针并用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探究

ID:34383403

大小:56.4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5

眼体针并用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探究_第1页
眼体针并用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探究_第2页
眼体针并用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探究_第3页
眼体针并用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探究_第4页
眼体针并用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眼体针并用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眼体针并用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探究【摘要】目的:观察眼体针并用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中眼针所发挥的治疗作用。方法:把64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眼体针并用治疗组32例和常规体针治疗组32例(2例脱落)。分别采用眼体针并用、常规体针治疗,1个月后观察统计两组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轻重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经1个月治疗后,眼体针并用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好于单纯常规体针对照组。结论:眼体针并用疗法对中风偏瘫的疗效优于常规体针疗法,在此治疗过程中眼针发挥着促进恢复、提高疗效

2、的重要作用。【关键词】眼针;体针;中风偏瘫中风病(脑血管意外)又名卒中,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舌碣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仅以口舌口咼斜、半身不遂为主症的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和致残率均高,目前正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0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历史悠久,运用至今,而且其有安全、简便、经济、无不良反应等优点。眼针疗法系已故著名老中医、针灸学家彭静山教授受华佗观目“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观点的启发,结合眼与经络的内在联系为理论基础,潜心研究而发明的在眼眶周围针刺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微针疗法。它具有疗效好、取穴少、操

3、作简便、见效快等特点,并经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了眼针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性,在针灸临床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对中风偏瘫及各种疼痛症效果神奇[1]。本研究探讨了眼体针并用疗法与单纯体针疗法治疗脑中风偏瘫的疗效。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共有64例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入选,均来自丹东市第一医院中风康复科。随机分为眼体针并用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体针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常规体针治疗组中有2例患者未按规定完成观察,按脱落病例处理。1.2方法按照单纯随机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一经选定,在观察过程中除服用降血压、降

4、血脂药物等一些必须药物外,停止服用其它特异性针对中风后遗症偏瘫的中西药物,并停止釆用理疗、西医康复训练等治疗措施。对照组取穴上肢:肩髓、肩醪、臂月需、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下肢:环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解溪、昆仑、太溪、太冲等;伴言语不清者加廉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眼针治疗。眼针取穴采用田维柱在《中华眼针》[3]中的眼针穴位分区,治疗时所取穴区与观眼时眼区分区一致。眼针取穴双肝区、双肾区。上肢瘫者加双上焦区、下肢瘫者加双下焦区,一侧身肢体瘫患者加双上焦区、双下焦区。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神经功能缺损分值的改变评

5、定标准[4]和总的生活能力状态(ADL)评定标准[5](评定时的病残程度)。1.结果2.1一般资料共收集到病例62例,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7.65岁,平均发病时间7.6月;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8.10岁,平均发病时间7.8月。两组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及病类构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和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比较无差异(P〉0.05)。2.2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和疗效比较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组为1

6、3.04±7.69,对照组为14.22±7.98,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o治疗后,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效率治疗组为80.75%,对照组为60.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体疗效方面治疗组无效4例,有效12例,显效13例,基本治愈3例;对照组无效11例,有效14例,显效4例,基本治愈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两组治疗后总的生活能力状态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总的生活能力0级4例,1级10例,2级14例,3级4例;对照组总的生活能力0级10例,1

7、级16例,2级3例,3级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1.讨论眼针针疗法作为传统医学中的精华,自1974年公布于世后经过近40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其临床价值己为国内外许多学者所公认,己广泛应用于数十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其中中风偏瘫和痛症应用最多,疗效也最为显著。本研究中眼体针并用治疗组总的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单纯常规体针对照组,眼体针并用疗法对中风偏瘫的疗效优于常规体针疗法。针刺可降低血管的紧张性,改善动脉血管的弹性,提高搏动性血流供应强度,"眼系属于脑”,针刺眼区穴可改善脑血流减轻脑水肿,减轻神经元缺血性损害,缓解

8、脑血管痉挛,有促进脑血管侧枝循环及早建立的作用。眼体针配合应用,施予一定的手法,不断增加针感冲动传导,二者协同,通过针刺信息,使患肢与大脑皮层体感运动区有机联系起来,并得到调整,使之产生肢体即刻效应,显著改善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的临床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