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构建topcares-cdio 引导的it“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探索构建topcares-cdio 引导的it“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ID:34390999

大小:60.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5

探索构建topcares-cdio 引导的it“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_第1页
探索构建topcares-cdio 引导的it“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_第2页
探索构建topcares-cdio 引导的it“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_第3页
探索构建topcares-cdio 引导的it“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_第4页
探索构建topcares-cdio 引导的it“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索构建topcares-cdio 引导的it“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探索构建TOPCARES-CDIO引导的IT“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电子商务论文探索构建TOPCARES-CDIO引导的IT“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杨茂保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项目(JXJG-14-17-10),江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8891209)摘要:在教育部全面推行“卓越计划”的背景下,传统的IT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离社会的发展需求渐远,因此本文所研究的IT“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探索,着力培养一批具备“高端、应用、国际化”显著特征的IT专业人才。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总体上以人才培养目标

2、为起点,重点分析经济发展特别是地方经济高素质IT人才在能力素质上的市场需求、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资源禀赋与资源约束、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等,演绎推理出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标准,并通过TOPCARES-CDIO循环进行修订与完善。关键词:IT“卓越工程师”;TOPCARES-CDIO;培养标准引言CDIO自实施以来,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国家的大学加入到CDIO合作计划中,共同继续开发和完善CDIO。2003年起,企业家周立功发起了3+1教育模式,江西理工大学率先开展了这一CDIO性质的教学模式,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继承CDIO

3、的基础上,根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和IT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针对学院IT专业的设置情况,对CDIO能力培养大纲做了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构建了具有IT特色的TOPCARESCDIO“八大能力”指标体系。“TOPCARES”的每一个字母代表一种能力,分别是:Technicalknowledgeandreasoning(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Openmindedandinnovation(开放式思维与创新)、Personalandprofessionalskills(个人职业能力)、Communicationandteamwork(沟通能

4、力与团队工作)、Attitudeandmanner(态度与习惯)、Responsibility(责任感)、Ethicalvalues(价值观)、Socialcontributionbyapplicationpractice(应用创造社会价值)。培养健全人格、个性突出、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工程素质高,具有宽厚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以及一定经济管理知识,具有系统、扎实的信息学科和计算机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的知识组织结构、学科形态、典型方法、核心知识以及学

5、科基本工作流程方式,能在计算机软/硬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工程以及信息技术等领域,从事工程科学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软/硬件产品研发以及信息工程系统规划、建设与运行等方面工作的未来卓越IT工程师。1、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思路在总结多年来构建IT应用型专业教学体系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东软学院依据培养应用型IT人才“TOPCARES-CDIO”八大能力指标,制定了T-C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理论学期课程T-C项目实训体系和的实践学期T-C项目实训体系,形成了以项目实训为手段,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贯穿大学全程的T-C项目实

6、训体系,全面实施了T-C人才培养新模式。具有东软学院特色的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实施是培养IT“卓越工程师”,创建高水平IT应用型工程教育的成功范例,在TOPCARES-CDIO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特色进行地方化优化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思路,创建“夯实基础、能力导向、创新机制、校企联动、国际合作、个性培养、拔尖示范”的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⑴夯实基础。强化基础,拓宽知识,关注学生发展潜力,使学生在知识系统、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方面达到高水平大学的高水准。⑵能力导向。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7、建立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鼓励和吸引高素质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国际视野、主动实践、追求创新”的自觉性,开展“基于问题”和“基于项目”的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实际、注重实践、勇于创新,努力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工程意识、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培养。⑶创新机制。创立培养优秀拔尖人才的新思路和新机制,实行个性化培养计划,特别是要切实推进学分制、双导师制,建立基于能力为导向的学业评价体系,构建校企战略联盟。⑷校企联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选拔,以及人才培养

8、的全过程,让企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培养内容、培养方案、培养模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生参与企业工程研发或兼职上岗;明确多导师制,构建进入计算机技术前沿的人才“知识系统、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培养模式。⑸国际合作。不断拓展中外合作工程教育模式,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