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预防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预防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ID:34392268

大小:48.9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5

我国预防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_第1页
我国预防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_第2页
我国预防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_第3页
我国预防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_第4页
我国预防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预防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8卷第1期生命科学Vol.18,No.12006年2月ChineseBulletinofLifeSciencesFeb.,2006文章编号:1004-0374(2006)01-0004-05·基 金·我国预防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朱惠莲1,洪微2,张作文2*(1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州51008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北京100085)摘 要: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预防医学理论发展和研究方向也发生相应的改变。本文就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人群分子流行病学与基因多态性

2、研究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研究技术手段给预防医学研究带来的生机,我国预防医学在新世纪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其发展趋势作一探讨。关键词:预防医学;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R1;R-1  文献标识码:DPreventivemedicineresearchanditschallengesinChinaZHUHui-Lian1,HONGWei2,ZHANGZuo-Wen2*(1SchoolofPublicHealth,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510080,China;2Depa

3、rtmentofLifeSciences,NSFC,Beijing100085,China)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bio-psycho-socialmedicalmodel,thetheoryandresearchcontentofpreventivemedicineareupdatingaccordingly.Thispaperoverviewstheimpactsonpreventivemedicinebroughtbytheapplicationofmoder

4、nmolecularbiologyandmoderninformatics.Italsooverviewsthechallenges,thetrendandthedevelopmentalopportunityonpreventivemedicinewiththecomingofnewcentury.Keywords:preventivemedicine;uptrend预防医学(PreventiveMedicine)是从医学中分化1 医学模式的改变为预防医学理论研究开辟了新出来的,由多门分支学科组成的

5、一个独立的学科的方向群。它以人类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由灾荒、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瘟疫、贫困、生活条件恶劣等引起的各种疾病已大法,研究疾病发生与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为减少。这一方面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得因素,制定预防对策和措施,达到预防疾病、促到大大改善;但另一方面也给人类的生态环境和社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一门学科[1]。预防会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和医学学科包括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快节

6、奏的生活方式造成了紧张的社会环境,这给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与少年卫生学、毒理学、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随之引起疾病谱的变社会医学、流行病学、地方病学、卫生与医学统化,如高血压、消化道溃疡、癌症、冠心病以及计学、卫生检验学、媒介生物学、寄生虫学、消对人的猜疑、妒嫉、敌视、悲伤、神经障碍等发毒学、传染病学、性传播疾病学等学科。病率的急剧上升。为此,传统的仅限于生物学上的收稿日期:2005-11-18作者简介:朱惠莲(1966—),女,博士,副教授;洪 微(1966—),女,博士,副教授;张作文(1

7、962—),男,博士,副研究员,*通讯作者。第1期朱惠莲,等:我国预防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5健康概念——健康指人的身体处于无疾病的状态与外,以核酸杂交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聚合酶链反现代社会已不相适应。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应(PCR)技术可以进行各种致病病原体的检测,不关于健康的新概念认为,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仅可以做单一病原体的专用检测,也可以将有关病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毒、细菌中不同的品种作一次多元检测,大大提高虚弱[2]。WHO关于健康新概念的定义,不仅包括了

8、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5]。对于难于培养的病毒人的生物学上和精神上两个方面的健康状态,而且(乙肝)、细菌(如结核、厌氧菌)和原虫(如梅毒螺旋把健康概念扩展到一个人的社会相互影响的质量。体)等来说尤为适用。因此,医学模式也随着健康概念的更新而有所转此外,质粒图谱分析技术、限制性内切酶图变,从生物医学模式开始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谱分析以及寡核苷酸图谱分析等,在病原体检测、模式的转变,这个转变对预防医学理论的发展产生分型、鉴别致病性、分析变异以及宿主作为传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