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秘籍写作能力提升系列之十三

写作秘籍写作能力提升系列之十三

ID:34441063

大小:20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6

写作秘籍写作能力提升系列之十三_第1页
写作秘籍写作能力提升系列之十三_第2页
写作秘籍写作能力提升系列之十三_第3页
写作秘籍写作能力提升系列之十三_第4页
写作秘籍写作能力提升系列之十三_第5页
资源描述:

《写作秘籍写作能力提升系列之十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0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十三)议论文过渡指导写议论文时,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许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是与恰当安排过渡分不开的。三大文体中不论哪种文体,巧用过渡,都会使文章思路清晰,转换自然,语意分明,文气贯通,结构严谨,全文浑然一体。议论文也是如此。那么议论文中的过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1、材料与观点的过渡。高考试题中,前几年的材料作文到近年来的话题作文,要求“除诗歌

2、外,不限文体”,事实上写议论文的人不少,许多学生往往依据背景材料或生活实际,通过对自然的观察鉴赏,对人生、对社会的观察思考,在对材料分析概括的基础上,鲜明自然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常用的表述方式: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读完这则材料,我们得到了这样的启示……这则材料的寓意是……为什么会这样呢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如一位学生写《诚信的思考》:“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

3、大银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文中“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就是一个过渡句,由材料过渡到了中心论点,形成材料与观点的自然衔接。 2、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话题作文,学生从话题包含的内容,生发开去,阐述见解。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

4、贯通。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物犹如此,人亦然。-11-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

5、“责之切”。 3、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A、若先进行理论论证,再进行事实论证,过渡文字一般是对理论的阐释,用“就拿……来说吧”或“例如……”来过渡;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的秘诀在于……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大凡有……无不是……在中国五千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中,你随意拾起一朵浪花,都能说明这个道理。1、古往今来,情感高于理性的事

6、情屡见不鲜,而理性控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2、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3、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4、历史上的教训,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5、其实,古往今来,不少人都调准了自己感情的"焦距",为自己展现出了清晰的世界。 B、若先事实论证再理论论证,过渡文字一般则是对事实包含道理的分析、总括,用“这正如……所说……”等词语或句子进行过渡。1、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2、在生活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

7、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3、让我们牢牢记住……并让它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吧!4、“……”,不正是……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可见……5、“……”这句话颇有道理(说得多好啊!)它道出了……的真谛。6、“……”这妇孺皆知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7、……的意思是……,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其真正含义。8、……曾说过……,是的,只有……才……不……又怎能……9、生活中有这样一名俗语,叫做……10、“……”这句话曾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然而今天…… 4、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之间的过渡。-11-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ks5u.com

8、)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万事万物都有正反两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