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下滴灌水稻养分积累规律及生理响应

膜下滴灌水稻养分积累规律及生理响应

ID:34450961

大小:2.73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9-03-06

膜下滴灌水稻养分积累规律及生理响应_第1页
膜下滴灌水稻养分积累规律及生理响应_第2页
膜下滴灌水稻养分积累规律及生理响应_第3页
膜下滴灌水稻养分积累规律及生理响应_第4页
膜下滴灌水稻养分积累规律及生理响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膜下滴灌水稻养分积累规律及生理响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密级:学号:2010107041单位代码:10759石河子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膜下滴灌水稻养分积累规律及生理响应学位申请人朱齐超指导教师危常州教授申请学位门类级别农学硕士学科、专业名称植物营养学研究方向新型肥料与现代施肥技术所在学院农学院中国·新疆·石河子2013年6月RicenutritioncharacteristicandphysiologicalresponsetofertilizationunderdripirrigationwithfilmmulchADissertationSubmi

2、ttedtoShiheziUniversity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ofAgricultureByZhuQi-chao(PlantNutrition)DissertationSupervisor:Prof.WeiChang-zhouJune,2013石河子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我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3、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研究生签名:时间:年月日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石河子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在学校图书馆保存并允许被查阅。有权自行或许可他人将学位论文编入有关数据库提供检索服务。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研究生签名:时间:年月日导师签名:时间:年月日摘要

4、目的:水稻膜下滴灌是干旱背景下,由新疆天业集团公司首先提出的新型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节水和增产效应。然而,水稻旱作后土壤条件和田间生态条件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些改变对水稻生长发育和养分需求以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还了解不多。本文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水稻干物质及养分积累动态及不同施氮量、不同施氮策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与常规淹灌模式下生理生态特征的差异。探明膜下滴灌水稻高产机理及养分积累规律,为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提供配套的施肥技术和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1年-2012年在新疆天业农业研究所(

5、小区试验)和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2(盆栽试验)同时进行。供试水稻材料为T-04,施肥策略试验在总N肥投入量为270kg/hm的基础上,设置基施: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比例分别为:促花肥为主:15:30:40:15、分蘖肥为主:25:40:30:5、基肥为主:40:15:35:10,分别记为S1、S2、S3;施氮量对2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设计了0(N0)、210(N210)、300(N300)、390(N390)、480(N480)kg/hm五个氮肥水平(2012年);小区试验通过调查分蘖动态、叶面积指

6、数、干物质及养分积累动态、产量形成等研究不同产量水平下膜下滴灌水稻养分吸收规律、生理响应及施肥策略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盆栽模拟试验一设计了淹灌(FI)和膜下滴灌(DI)两种灌溉方式及根际(RS)与非根际(BS)两个取样位置的双因素试验,旨在探明两种灌溉方式下水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生育期养分变化动态。盆栽试验二设计了淹灌(FI)和膜下滴灌(DI)两种灌溉方式及不施氮肥(N0)、施氮肥(N1)两个施氮水平的双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干物质积累、根系活性、根系形态等生理生态响应的差异。结果:1)膜下

7、滴灌水稻干物质及氮、磷、钾快速积累时间分别在出苗后66.7-99.5天、56.0-88.1天、68.9-105.2天和61.6-95.6天,且随施氮量增加,干物质和氮、磷、钾的最大积累潜力及最大积累速率逐渐增加,快速积累时间逐渐减少。在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快速积累规律上表现出,快速积累开始时间依次为氮、钾、干物质,磷最晚,快速积累结束时间呈同样规律。22)随施氮量增加,干物质及氮磷钾积累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施氮量390kg/hm具有最大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潜力,过量施氮无助于膜下滴灌水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8、。同时,随施氮量增加,膜下滴灌水稻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NDMPE)、氮素农学利用率(NAE)及2氮素偏生产力(NPF)逐渐降低,390kg/hm的施氮水平下氮肥吸收利用率(NRE)最高2(50.53%)。膜下滴灌水稻施氮量与产量呈极显著二次相关,理论最高产量为10154.2kg/hm,22最高产量施氮量为438.4kg/hm,经济最佳施氮量为419.3kg/hm。3)施肥策略对膜下滴灌水稻的最大茎蘖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影响水稻有效穗数及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