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湖湘文化1)

地域文化(湖湘文化1)

ID:34457202

大小:42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6

地域文化(湖湘文化1)_第1页
地域文化(湖湘文化1)_第2页
地域文化(湖湘文化1)_第3页
地域文化(湖湘文化1)_第4页
地域文化(湖湘文化1)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域文化(湖湘文化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题](单选题)湖湘文化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是经多元文化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它有三个重要的渊源,以下不属于这三个渊源的是·A.上古本土文化·B.楚文化·C.中原文化·D.吴文化 [第2题](单选题)湖南省现行行政区域在()时期为荆州南境。·A.周朝·B.夏朝·C.商朝·D.汉朝 [第3题](单选题)距今约6500年前,湖南的新石器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A.大溪文化阶段·B.舞水文化阶段·C.澧水文化阶段·D.屈家岭文化阶段 [第4题](单选题)湖南独立建省是在·A.清朝·B.周朝·C.明朝·D

2、.汉朝 [第5题](单选题)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湖湘士人再一次充当了急先锋。以下不属于近代湖湘革命派人物的是·A.秋瑾·B.章士钊·C.宋教仁·D.陈天华·E.蔡锷·F.黄兴 [第6题](单选题)明清之际是中国早期启蒙思想产生的阶段,湖湘学人()是这个阶段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一方面,他是湖湘理学的继承者,他承传了两宋形成的理学型文化,并对理学作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批判;另一方面,他又是促进湖湘文化近代转型的先行者。·A.王夫之·B.王阳明·C.张栻·D.周敦颐·E.朱熹·F.胡安国、胡宏父子 [第7题](

3、单选题)1876年,湖南人()被清政府任命为第一任驻英法公使,他利用出使英、法的机会,对西方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与研究,大力传播西方文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提倡向西方学习的先驱人物。·A.郭嵩焘·B.贺长龄·C.魏源·D.陶澍 [第8题](单选题)湖南是世界稻作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湖南()发现的栽培稻谷实物,是世界上目前已知最早的实例.距今为12000年至14000年,这说明湖南先民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便实现了由食物采集向食物生产转变。·A.道县玉蟾岩遗址·B.澧县的彭头山遗址·C.城

4、头山遗址·D.九嶷山 [第9题](单选题)从地形上看,湖南西部为·A.武陵——雪峰山脉·B.五岭山脉·C.幕阜——罗霄山脉·D.洞庭湖平原 [第10题](单选题)湖南的行政区域至()代以后开始了相对稳定,湖湘文化产生和形成有了较为稳定的区域环境。·A.唐朝·B.周朝·C.明朝·D.元朝 [第11题](多选题)以王夫之为代表的早期湖湘启蒙思想对于近代湖湘文化的的影响深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贺长龄、魏源、邓显鹤等人最先接受王夫之思想,并极力宣传船山学说。除邓显鹤刻《船山遗书》外,贺长龄也在贵阳刻有船山著作,

5、·B.魏源专门研究过王夫之的著作,其《诗古徽》即附了船山的《诗广传》。·C.曾国藩、曾国荃、彭玉麟等为代表的理学经世派,其学术思想同样受到王夫之的影响,如曾国藩等理学经世思想就是来源于船山理学思潮中的儒家伦理内核“内广外礼”以及“明体达用”的学术思想。·D.以谭嗣同、唐才常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也接受了船山学说的影响,故而极端推崇王夫之,谭嗣同甚至说:“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E.辛亥革命的宣传家大多爱看《船山遗书》,辛亥志士利用他的夷夏之辨的民族意识进行革命,民国初年,刘人熙等人在长沙设

6、立船山学社,创办《船山学报》,鼓吹保护国粹。 [第12题](多选题)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湖湘士人再一次充当了急先锋。以下被认为是近代湖湘革命派人物的有ABCDEF·A.秋瑾·B.章士钊·C.宋教仁·D.陈天华·E.蔡锷·F.黄兴 [第13题](多选题)以下哪些内容说明湖湘文化是一种有思想深度的文化·A.毛泽东为寻求救国救民之途,博览中外经典,躬身调查研究。他在为《湘江评论》所写的《创刊宣言》中说:“在学术方面,主张彻底研究,不受一切传说和迷信的束缚,要寻着什么是真理。”·B.新中国成立前后,一大批湘籍

7、革命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艺术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与深厚的国学根底相熔铸,与生动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术文化和经世致用传统向更新、更高层次发展,创立并发表了很多富于远见卓识的重要思想,以此指导和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C.周敦颐与胡安国、胡宏父子以孔孟伦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佛道两家的思想养料和思辨方法,与本土文化和新的时代因素相融合,深入探索宇宙本体论、人性论、认识论和知行观等范畴,阐发心性义理,创立了理学。·D.湖湘文化以深刻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创见为灵魂、为指引。 [第14题](多选题).关于湖

8、南的历史沿革,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唐太宗朝设道,湖南分属山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和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唐广德二年置湖南观察使,湖南之名自此始。·B.三国时期,湖南为蜀汉和东吴角逐之地,曾经零陵、武陵郡属蜀,长沙、桂阳郡属吴。·C.秦朝湖南地区设置有黔中郡、长沙郡。西汉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与封国并行,湖南境内设有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和长沙国。·D.湖南省现行行政区域在周朝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期湖南纳入楚国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