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道融通_论语_和_道德经_比较

论儒道融通_论语_和_道德经_比较

ID:34457623

大小:652.5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6

论儒道融通_论语_和_道德经_比较_第1页
论儒道融通_论语_和_道德经_比较_第2页
论儒道融通_论语_和_道德经_比较_第3页
论儒道融通_论语_和_道德经_比较_第4页
论儒道融通_论语_和_道德经_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儒道融通_论语_和_道德经_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ep.2013第33卷第5期(总121期)JournalofXi'anJiao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ol.33(SumNo.121)论儒道融通———《论语》和《道德经》比较陆卫明,宋希艳(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49)[摘要]儒道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形成与发展深刻的内在动因;学术界对于儒道关系问题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两者对立、互补关系,却往往忽视了两者内在的相类、相通关系;通过对《论语》和《道德经》的比较,认为儒道存在颇多暗合与融通之处,从而使儒道传统能够融为一体,共同促进着中国历

2、史与文化的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思想渊源、政治主张和本体论基础三个方面。[关键词]儒道传统;儒道融通;论语;道德经;中国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B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45X(2013)05-0081-06[1]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构架,对此“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然而,人们在研究儒道关系汉代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说:“孔子适周,[2]214时大多关注的是儒道对立、儒道互补的方面,却往往忽问礼于老子”。两者记载极为相似,孔子把老子描视了问题的另一方面———儒道之间的暗合与融通之写成见首不见尾的高深莫测神龙意

3、象。可见孔子问道处。1993年郭店楚简《道德经》的出土引起人们对于于老子的说法,在当时流传很广,总体看来还是比较可先秦儒道关系的再探讨,有助于儒道融通关系问题的信的。尽管老子与孔子对夏商周三代文化的态度不尽深入研究。本文主要运用文本学的研究视角与方法,相同,但是三代文化的传承和熏染无疑成为了他们共通过对《论语》和《道德经》的比较分析,从思想渊源、同的思想渊源,其中主要体现在周礼与《周易》对两者政治主张和本体论基础三方面探讨论先秦儒道思想的共同的深刻影响,而周礼与《周易》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通之处,并据此力图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思想源头。特质及其重要价值。(一)周礼

4、一、思想渊源周礼是周公在周初确定的一套典章制度和礼仪规范。周公作礼,为中国文化的“礼治”传统奠定了坚实学界一般均认可,老子与孔子要年长,但生活在同的根基,产生了长远的影响。李泽厚认为它的一个基一个年代,即在周王朝礼崩乐坏的年代。老子学说对本特征“是原始巫术礼仪基础上的晚期氏族统治体系孔子思想有着重要影响,孔子思想在不少方面也确乎[3]12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所谓“周礼”,其特征是将以师承了老子学说。据载,孔子曾问道于老子,并表现出祭神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他对老子极为尊崇的态度。尽管这是一桩历史悬案,[3]13展化,成为一整套宗法制度的习惯统治法规。周但老子身为周朝

5、守藏史官,对周朝礼乐文化自然了然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巫术礼仪,是当时建立社会秩序于胸,作为对周礼顶礼膜拜的孔子去问礼于老子,这是的需要与原始巫术礼仪相结合的产物。远古社会的氏最自然不过的事情。此事在《庄子·天运》中有中说:族领袖是当时社会最大的巫,代表人与神进行沟通。[收稿日期]2012-12-2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K034)[作者简介]陆卫明(1964-),男,浙江象山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希艳(1980-),女,山西太谷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81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ttp://www.x

6、bskb.cn;http://skxb.xjtu.edu.cn巫史文化是先民社会文化的一大特点。《史记·老子智慧的汲取表现在对其思想与思维方式的继承。[2]2139韩非子列传》记载,老子是“周守藏室之史也”。《道德经》对《周易》思想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对其老子作为周朝的史官,对于历代文化传承及周礼烂熟辩证思维方式的继承和阐发。正如童书业先生所指出于心,所以《道德经》中自然讲到礼的问题。《论语》中的那样:“中国古代的朴素的辩证法,是很早就有的,讲礼更多,孔子感叹“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例如《周易》中就有比较显著的辩证法因素,阴阳的概[4]65周”。(《论语·八佾》)。可见,从文化传承看,

7、周念,可能就是最早的辨证方法论。老子是个史官,古代礼是儒道两家共同的思想渊源。‘史’‘巫’不分,《周易》是一部卜筮书,本来掌握在史从思想内容看,老子与孔子对于“礼”的认识有相官手里,作为史官的老子,一面掌握着古代巫书中的朴通之处。李泽厚先生说“‘礼’是颇为繁多的,其起源素辩证观点,把它发展起来。他又熟悉史事,知道历史[3]13和其核心则是尊敬和祭祀祖先。”讲“礼”是儒道两上许多成败兴亡的事件,从里面也可以体会出辩证法家共同的思想认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