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柏拉图文艺观之比较new

庄子与柏拉图文艺观之比较new

ID:34468580

大小:255.1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6

庄子与柏拉图文艺观之比较new_第1页
庄子与柏拉图文艺观之比较new_第2页
庄子与柏拉图文艺观之比较new_第3页
庄子与柏拉图文艺观之比较new_第4页
资源描述:

《庄子与柏拉图文艺观之比较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语文学刊2007年第11期庄子与柏拉图文艺观之比较。王建荣(北京交通大学外语系,北京100044)【摘要]本文基于跨文化比较方法,以庄子和柏拉图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二者对文艺表现出的相似的零定态度,庄子重“神”与“真”而柏拉图重“模仿与真”的不同文艺观念,二者对终极文艺理想表达的相通愿望,旨在探索对庄子与柏拉图文艺观比较的新视界。【关键词]庄子;柏拉图;文艺观;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07)ll一01

2、33—04庄子和柏拉图都一身二任,既是哲学家又是文邦里没有像他这样一个人,法律也不准许有像他这学家,他们敢于挑战传统,标新立异,对中、西两种文样一个人,然后把他涂上香水,戴上毛冠,请他到旁艺传统分别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他们本身是才华横的城邦去。”不仅如此,他的“模仿说”也几近导致对溢的文学家,但面对混乱的社会局面,他们提出的解文艺的否定。因为他认为存在着三个世界:理式世决办法都是对文艺的强烈否定。道与理式作为他们界、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现实世界是对理式世界的哲学基本概念,都具有形而上的超验性,在认识论

3、的模仿,而艺术世界则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因而文上追求对感性认识的摆脱和超越,这样的哲学理念艺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着三规定了他们终极文艺理想的相通走向,而在实现文层”。所以他把“模仿的艺术家”放在社会中“第六艺理想的方法上,又规定了他们对“真”的不同认识流”的地位,次于政治家、事业家、体育运动员和祭和“真”在文艺表现方式上的根本差异。本文尝试士,而同工人、农民接近。通过比较研究,对庄子与柏拉图的文艺观加以剖析,这种对艺术的否定表达了同样一种情绪——对旨在揭示两种文艺观的主流异同

4、之处及其对中与西社会危机的认识。两种文艺传统产生的影响。柏拉图生于雅典城邦衰落的时期,那时疫病肆虐,伯利克里染病去世,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雅典一、对艺术的否定贵族政治堕落为寡头政治,师而兼友的苏格拉底被庄子哲学中含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怀疑一切。否当权的雅典民主派判处死刑,所有这一切使柏拉图定一切,现实艺术也不例外。他主张“擢乱六律,铄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危机,而解决的办法也是他的绝竽瑟”,“灭文章,散五采”(《脑箧》),呼吁回归自最高理想,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然,返回到初民浑蒙之世,“当是

5、时也,莫为之而常家。在这样一个理想国度中,诗人不过是模仿的艺自然”(《缮性》),人自然而然地而不是人为地处于术家,非但无助于国民认识理式世界,反倒在迎合着无知无欲的状态,也就不会有刻意为之的对美和艺人性低劣的部分,所以必然是要受到排斥和否定的。术的追求了。柏拉图对文艺也是严加责难。《理想情况非常相似,庄子所处的社会环境同样类似国》讲,多数文艺是“说谎”、“逢迎人性中的低劣部存在主义者所描绘的人类“极端情境”(extremesitu.分”,提出将诗人驱逐出理想国。他说:“我们的城ation)⋯。战国时

6、代战火连绵,社会政治极其动荡。【作者简介】王建荣,女,北京交通大学外语系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西方文化比较与翻译。一l33—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域外采凰王建荣/庄子与柏拉图文艺观之比较在庄子看来,那是一个政治惨烈,私欲横流,损己伤俗.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贵真,禄禄性的时代。这种社会的危机和精神的重压使得庄子而受变于俗,故不足惜哉,子之蚤湛之于人伪而晚用道家“道法天然”的观点来加以审视,凡是违背自闻大道矣也!【】然法则的都应加以批判,要批判现实,同时也批判

7、所庄子强调,追求“天”的规律,是主体合于自然有形成现实的社会文化根源,要“绝圣弃智”,音乐的本性真情顺畅流露而不加伪饰、掩盖、不受扭曲、和文采会刺激人的贪欲,使人丧失自然纯朴的本性,异化的过程。如同俗语所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以必须反对。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情真意切的自然表白最富感染尽管庄子和柏拉图对文艺持有这样的否定态力量,而虚情假意永远无法触动人心。以真为贵则度,事实上他们的著作已经在表现或表达着他们对可“法天”,可闻道、体道、得道;艺术家重真,艺术作文艺的深刻见解和认识。品才能感人才有感染力

8、。庄子围绕道对神与真展开的讨论对中国文学传二、通向文艺理想的不同道路统影响深远。其中蕴含的“德有所长而形忘”的命(一)神与真题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形神问题的早期思想渊源,在中国古代文艺思想中有这样的传统,即重神对中国重在传神的文艺传统产生了重大影响。魏晋轻形、法天贵真。这种得鱼忘筌、得意忘形、真实抒时代,“传神说”是艺术自觉的标志;魏晋以后便成发性情感受的主张,可溯源到庄子以道为出发点,对为中国艺术传统精神的重要内容。欧阳修在论梅尧神与真的讨论中来。臣诗作时写道:“古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