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语文典型考题精选及解析

一模语文典型考题精选及解析

ID:34478451

大小:54.22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3-06

一模语文典型考题精选及解析_第1页
一模语文典型考题精选及解析_第2页
一模语文典型考题精选及解析_第3页
一模语文典型考题精选及解析_第4页
一模语文典型考题精选及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模语文典型考题精选及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模语文典型考题精选及解析爱智康高中学科部董瑞瑾老师一模已经近在眼前了,希望同学们能够借助一模考试查缺补漏,并在复习的同时整合碎片化的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点框架。为了让同学们提前感受一模考试语文试题的难度,也为了让同学们尽早进入备考状态,董老师给大家整理了2018年语文一模考试的经典试题,并附上解析。同学们要认真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①    予为童子时,则知有吴纯甫先生。长而登先生之门,悦而忘其归也。盖世之所谓慷慨魁磊之士,吾必日先生焉。先生精于学,邃于文,熟于事。少时,为县大夫郡邑长者所推重。当道者往往叹息,期以大用,指日以望。既而摧抑顿挫者几三十年。   

2、 先生自负瑰玮,不见施设②,独喜为人言之。人无贤愚,见者倾倒。自少年学子稍知向方者,必引而进之。士之有志者,亦皆归先生。每从嘉林修竹间,纡衿方履,笑咏相随,殆无虚日。时有质辨,剖析毫发,议论蜂起,群疑豁如,云披雨霁,天清日明。其于天下之利害,生民之得失,常有隐忧于其间。天子中兴,慨然有志于三代之治。诏书数下,所以修明千百年之废典者不一事,悉先生之所尝言者。故与先生游者,皆去为显官。先生独为诸生,揖让进退自若也。19/19嘉靖辛卯,先生始发解,于是将上礼部。皆喜先生之遇,而又惜其晚也。然君子之论不施于早晚之间,而施于遇不遇之际。不以徒遇之为喜,而以得所遇之为乐。    予惟国家以

3、科目收天下之士,名臣将相,接踵而兴。豪杰之士,莫不自见于其间。而比年以来,士风渐以不振。其始羸然一书生耳,才释褐③而百物之资可立具,此何从而得之哉?亦独不念朝廷取之者何如,用之者何如,爵禄宠锡④之者何如也!世之所倚重者尽赖此辈,而如是弥望,君子盖以为世道无穷之虑焉。    初,先生与余论天下事,予未尝不竦然,又默然有感也。以为在位者皆以此为心,则天下可以无事,然而先生不遇也。今先生遇矣,以其向所言者而从事焉,则犹饥渴而饮食之也。夫趋俗之士师师⑤,持正之士谔谔。夫谔谔非幸也然天下之事彼不为而此为之倡者一人随者十人则固当有声气之同者。若是而相与持天下之势,君子又以为世道无穷之幸焉。

4、故予谓先生不谓之晚,而如先生乃可谓之真遇也。若彼碌碌者徒,虽襁褓而朱紫⑥,日唯诺于殿廷,吾不谓之遇也。因书以为别。    (取材于归有光的同名文章)【注释】①本文写于吴纯甫44岁即将赴京参加会试之时。文中的“发解”指考中乡试第一名,“将上礼部”指即将赴京会试。②施设:施展才能的机会。③褐:粗布衣衫。④锡:同“赐”。⑤师师:庄严恭敬的样子。下文的“谔谔”,直言争辩的样子。⑥朱紫: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借代高官显爵。(1)下列对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9/19A.邃于文                 邃:精深B.自少年学子稍知向方者   向方:遵循正道C.群疑豁如   

5、             豁如:晓悟,明白D.而比年以来             比:等到答 案:D解 析D项,“而比年以来”,“比”是近、靠近的意思,比年,即近年来。(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悦而忘其归也       而又惜其晚也 B.当道者往往叹息       故与先生游者C.士之有志者        用之者何如 D.士风渐以不振       因书以为别答 案:B解 析B项,两个“者”都是代词,意思是“的人”。A项,前一个“其”表强调的语气词,不译;后一个“其”代词,指机会。C项,前一个“之”定语后置的标志词,不译;后一个“之”代词,指他们。D

6、项,前一个“以”连词,不译;后一个“以”是介词,把。(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而摧抑顿挫者几三十年       之后遭遇失意与得意的情况将近三十年19/19B.所以修明千百年之废典者不一事       用来修正阐明千百年来废置的礼法制度的不止一例C.然君子之论不施于早晚之间       然而评判君子不以考中科举的早晚为标准D.以其向所言者而从事焉      按照他先前所说的那样去做答 案:A解 析A项,句中“摧抑顿挫“,不得志的意思,没有得意的意思。(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答 案:夫谔谔//非幸也/然天下之事/彼不为//而此为之/倡者一人

7、/随者十人/则固当有声气之同者解 析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该句中,“夫谔谔非幸也”是判断句,中间要断开。“彼不为”“而此为之”前后分句各有主语“彼”“此”,且是陈述对待天下事的两种态度,并列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