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隐喻理论发展模式研究

语法隐喻理论发展模式研究

ID:34482510

大小:625.34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3-06

语法隐喻理论发展模式研究_第1页
语法隐喻理论发展模式研究_第2页
语法隐喻理论发展模式研究_第3页
语法隐喻理论发展模式研究_第4页
语法隐喻理论发展模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法隐喻理论发展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年1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Jan.2014第46卷第1期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bimonthly)Vol.46No.1语法隐喻理论发展模式研究同济大学张德禄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董娟提要:本文通过对Halliday语法隐喻理论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归纳出语法隐喻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和相应的理论模式:功能模式、分层功能模式和分层系统功能模式,并对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做了阐释,探讨了语法隐喻理论逐步被纳入系统功能语言学总体框架的发展趋势,以及从动因、作用、体现形式等多方面研究语法隐喻的必

2、要性等。最后讨论了语法隐喻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将来的研究思路。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法隐喻、发展模式、概念隐喻、人际隐喻[中图分类号]H0-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429(2014)01-0032-131.引言语法隐喻理论由Halliday于1985年在《功能语法导论》中首次提出,历经近三十年的发展,逐步趋于成熟,成为研究热点。Halliday等学者对语法隐喻理论做了全面阐述(Halliday1985,1993,1994,1995/2007,1998a,1998b/2007;Halliday&Martin1993;Goatly

3、1997;Halliday&Matthiessen1999;Simon-Vandenbergenetal.2003;Halliday&Matthiessen2004,2014)。许多研究者还对Halliday的研究模式进行扩展,引入新的语法隐喻分类,研究语法隐喻与意识形态、语域等的关系(Ravelli1988;Martin1992;Goatly1993)。国内许多研究者也对语法隐喻理论做了详细引介和研究(胡壮麟1996,2000a;严世清2000,2003;朱永生、严世清2000;范文芳2001;朱永生2006;张德禄、赵静2008;林正军、杨忠20

4、10;丛迎旭2011;张德禄、雷茜2013),涉及语法隐喻的分类、产生的动因、表现形式以及哲学意义等诸多方面。但国内对语法隐喻理论的评述性研究,特别是对语法隐喻理论的发展模式的研究还未见有成果出现。根据研究需要选取或设计理论框架应该以理清语法隐喻理论的发展过程为前提。·32·张德禄董娟语法隐喻理论发展模式研究因此,有必要对语法隐喻理论发展的阶段和相应的模式进行梳理,探讨各阶段的特点以及阶段间的关系,以此增强理论的适用性。2.语法隐喻理论的发展模式从语法隐喻理论的相关文献来看,语法隐喻理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功能模式(functionalmode

5、l)阶段、分层功能模式(stratifiedfunctionalmodel)阶段和分层系统功能模式(stratifiedsystemicfunctionalmodel)阶段。每个阶段呈现出明显的独特特点,但又非截然分开,各阶段之间有着继承与发展关系,其发展趋势是逐步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整体框架相吻合。2.1功能模式功能模式阶段指从1985年Halliday《功能语法导论》第一版(下称“85版”)出版到1994年第二版(下称“94版”)出版的时段。Halliday(1985)从修辞格的意义转移入手,指出词汇选择只是词汇语法选择的一个方面,隐喻变体不仅可以

6、由词汇表达,同时还可以由语法表达(同上:320)。词汇隐喻一般描述为词汇的变化;而语法隐喻则关注意义的不同表达方式。Halliday采用了“一致性”(con-gruence)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表述事物的典型方式”(同上:321)、“识解经验的典型方式”(Halliday1994:343)。一致式与隐喻式的关系是两者既有区别,又在某些方面同义。Halliday(1985,1994)主要根据元功能把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同时主要根据语法结构成分的功能来讨论语法隐喻,因此可称为“功能模式”。根据这个模式,在概念隐喻中,一个过程可以通过隐喻转

7、换为另一个过程,或者一个小句复合体转换为一个小句,同时,各小句中相关的功能成分也随之发生变化,被转换的功能成分在词汇语法层还可从一种隐喻形式转换为另一种隐喻形式。人际隐喻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语气隐喻体现为语气类型的变化,即由典型的语气类型转化为其他非典型语气类型;而情态隐喻由隐性转化为显性,以命题的形式由投射小句体现。语法隐喻的类型及其体现可由表1表示。表1.语法隐喻的功能模式隐喻类型体现小句复合体向小句的转换概念隐喻过程向事物转换其他功能成分之间的转换语气隐喻语气类型的转换人际隐喻情态隐喻隐性情态向显性情态的转换,即情态词组向投射小句的转换·3

8、3·2014年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虽然我们把85版和94版中的语法隐喻理论统称为“功能模式”,但94版较之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