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智能科学与技术_专业建设的实践

_智能科学与技术_专业建设的实践

ID:34483073

大小:880.8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6

_智能科学与技术_专业建设的实践_第1页
_智能科学与技术_专业建设的实践_第2页
_智能科学与技术_专业建设的实践_第3页
_智能科学与技术_专业建设的实践_第4页
资源描述:

《_智能科学与技术_专业建设的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ComputerEducation学科专业建设文章编号:1672-5913(2009)11-0034-04“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实践李擎,陈雯柏,李邓化,苏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北京100101)摘要:本文介绍了我校新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内涵、专业培养计划、实验室建设规划、毕业生去向引导,重点阐述了我校以“课程体系为基础,实验室建设为重点,科学研究为龙头,师资条件为保证”的可健康发展的有特色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规划与实践。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机器智能;信息智能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1引言能技术将这种机制

2、尽其可能地移植给人造机器系统,将人类从很多复信息时代正在向智能时代前进,这是科学技术发展和杂的思维活动中解脱出来,让机器人类需求的必然。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各高校都在大力调系统为人类工作。简言之,智能科整现有信息类专业,建设新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学与技术是寻求机器智能和信息智业(简称智能专业)是教育部于2004年新增的目录外试点专能的构建方法和实现技术。业。2005年10月,我校原信息与通信工程系自动化专业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是高校依托我校的学科优势与教学资源,把握先机,申请开办工必须明确的专业定位问题。专业定陈雯柏学门类中电子信息类的智能专业,获教育部批准,于2007位首先必须和学校自身

3、的指导思年正式招生。2007年招生数为32人(1个班),2008年招生想、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相适应。作为北京市的市属市管数为66人(2个班),自2009年始,计划招生数扩大到3高校,我校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主要为北京市培养应用型创新技术人才。个班。具体而言,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2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内涵与专业培培养面向现代前沿技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养目标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的基本思想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电子、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的基础智能科学的任务是要探索人类思维与行为的机制,智知识,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方法,基金项目:北京市属市管高

4、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71A0911193)。作者简介:李擎(1964-),女,河北博野人,教授,飞行器设计专业博士,从事智能控制、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陈雯柏(1975-),男,四川人,讲师,博士研究生(在职),现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系系主任,从事人工神经网络、智能机器人方面的研究。李邓化,教授,工学博士,现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从事智能检测与机器人方面的研究。苏中,教授,工学博士,现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从事智能机器人(包括空间机器人)导航与控制方面的研究。34学科专业建设ComputerEducation掌握智能系统与工程、智能信息处理和电子技

5、术等领域的3.1课程与实践体系的构建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本科毕业后能在智能科学技术领域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设置哪些课程和实践环节,是需要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交互和智能系统集成的应智能科学专业学者与师生思索的问题。我们认为:一方面用、教学、开发和管理工作,并可继续攻读智能科学与技要与智能专业发展前景相适应,另一方面要符合学校的发术以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展战略和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要有所为而有化建设需要,素质、能力、知识协调统一的应用型高级技所不为。术人才。(1)课程体系的构建我校的智能专业结合自动化、信息网络、航空航天和3专业建设机器人开展,

6、在课程设置上,对前几届学生不追求进行脑大学本科专业建设的主要目的,不仅仅要进行科学与科学与神经生理学、认知科学的教育,而是强化在计算机技术的研究,更要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对于目前国内普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应用平台上有关智能系统的基本理论遍认可的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建议的“智能和基本知识的教学,注重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论与方法”、“知识处理”和“智能系统与应用”这三大智具体来讲,是围绕“智能机器”(智能机器人)的传感系统(视能专业的支柱方向,我校选择“知识处理”和“智能系统与觉、听觉、触觉等)、运动规划和运动控制,以新一代微控应用”这两个方向作为智能专业的专业方向。制器为核心,

7、以智能控制、多智能体协同策略、多传感器“智能系统与应用”方向着重学习与“机器智能”有网络系统、人机互动、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等智能计算和关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培养在智能控制方法与技术信息处理方法为重点进行教学。领域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从事智能化新专业要具有竞争力,必须尽快形成自己的特有体系系统集成的研究、设计、开发与应用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特色课程,特色课程将成为区别相关专业的重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