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实践体系的构建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实践体系的构建

ID:37113487

大小:612.1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7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实践体系的构建_第1页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实践体系的构建_第2页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实践体系的构建_第3页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实践体系的构建_第4页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实践体系的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实践体系的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5期计算机教育1142010年8月10日ComputerEducationNo.15Aug.10,2010文章编号:1672-5913(2010)15-0114-05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实践体系的构建陈雯柏,李擎,彭书华,李邓化,苏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北京100192)摘要:在实验室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以课程实验教学为基础,以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为核心,以校外实习为补充的课内实践教学体系和以实验室课外开放项目培训为基本内容,以学科竞赛为动力支撑与效果检验,以参与教师科研与学生自主科技创新为补

2、充的课外实践教学体系。强调课外创新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重点介绍实验室课外开放项目设计方案和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开展的经验与体会。实践表明,创新实践体系的构建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创新实践体系;人才培养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简称智能专业)是教育部践相结合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必不可于2004年新增的目录外试点专业。2006年我校依托少的场所,是师生创新实践的摇篮。为服务于应用型自身的学科优势与教学资源,获教育部批准开办工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适应专业发展,我校智能科学与学门类中电子

3、信息类的智能专业,并于2007年正式技术实验室建设特别强调了综合性、研究性和开放性招生。的基本原则。实验室与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构建了具创新人才应该具有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开拓有先进设备和先进管理体制的实践平台,这为构建课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内—课外相协调、基础—综合—创新分层次的实践体关键,这也是高等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工科学生的系打下坚实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1]创新能力主要来源于实践能力。实践是创新的基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3]础,没有实践就不可能创新。工科学生的创新能1.1实验室的硬件

4、条件力主要表现在面对实际工程问题,能用创新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实验室下设6个实验分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如图1所示。智能网络实验室和智能检测技术实验室高等学校必须深入研究和亟待解决的课题。我校智能为专业技术基础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和复杂智专业的建设是围绕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个中心来展开能系统实验室为智能系统与工程专业方向实验室,智的,为保障培养的人才具有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我能信息处理实验室和智能体模拟实验室为智能信息们构建了相应的课程体系;为保障培养的人才具有开处理专业方向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设置和建设与专

5、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我们进行了课内—课外相协业教学计划及其课程体系完全配套,并加强了开放实调、基础—综合—创新分层次的实践体系构建。验、设计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创新实验服务于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实验室的硬件条件有利于让学1创新实践体系平台构建生及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室是教师开展实验技术研究、理论教学与实[4-5]创新能力。基金项目: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PHR201008434),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改项目(2009JG13)。作者简介:陈雯柏(1975-),男,讲师,博士研究生(在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

6、化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系系主任,研究方向为人工神经网络、智能机器人;李擎(1964-),女,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机器学习;李邓化(1956-),女,教授,博士,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智能检测;苏中,男,教授,工学博士,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智能机器人(包括空间机器人)导航与控制。第15期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115条块分割,有效避免重复浪费,提高了利用效率,更智能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提高了使用效益。2课内实践教学体系智能检测技术实验室复杂智能系统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智能

7、体模拟实验室智能网络实验室实践教学是培养和锻炼高校学生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我校历来重视实践教学,目前已探索建立了以实验室全面开放为形式,以课程实验教学为基础,以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为核心,以校外实习为补充的课内实践教学体系和以实验室课外图1智能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开放项目培训为基本内容,以学科竞赛为动力支撑与1.2实验室开放管理效果检验,以参与教师科研与学生自主科技创新为补充的课外实践教学体系。我们强调课外创新实践教学开放性实验是培养创新性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人才培养有了质的飞跃和升华,手段,是对课堂教学、课内实验的延续、扩展和

8、加深。但这种飞跃与升华是以课内实践环节为基础的。为开放性实验的开展需要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实验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