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审美意境之表现

诗词审美意境之表现

ID:34498210

大小:25.8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7

诗词审美意境之表现_第1页
诗词审美意境之表现_第2页
诗词审美意境之表现_第3页
诗词审美意境之表现_第4页
诗词审美意境之表现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词审美意境之表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诗词审美意境之表现(一)唐诗的意境唐人有关意境的研究与创造有划时代的意义。纵观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史,主要是唐诗真正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创造出韵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的诗歌意境。(1)盛唐诗人在其诗歌创作中,创造出兴象玲珑、韵味无穷、高度浓缩、多层次又轮廓明晰的意境。我们看下面几首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之一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辛夷坞》各诗无一不是情景交融契合,并且能再造想

2、象,引人遐思,含蓄蕴藉,言外有意,余味无穷。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王维诗时就称赞其作品:“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2)中唐诗人在其诗歌创作中,创造出以心照境、心与境谐、境生象外、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的趋于内向化、主观化的意境。所以,中唐诗歌的意境便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我们看下面几首诗: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I>——司空曙《江村即事》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

3、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李贺《梦天》上面前两首诗,以心照境,写得不即不离,含蕴深远,境生象外,言外有意,是诗人对世理人生无可无不可的独特情趣与心境的真实写照,尤其“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明写客观物境,实则更是诗人心灵世界的外化,象外有象,弦外有音。第三首诗也表现出中唐诗境的特殊风貌:一方面境界深远,言外有思,同时全诗又弥漫着一种浓重的主观情思即怀古伤今的感慨,由此人们读之,一种主观化的色彩,一种浓郁的伤悼之情沁人心脾。第四

4、首李贺之作主观化色彩更为突出,诗中天上境界以及由天上看人间的景观都是诗人主观臆度而出,是诗人心灵世界的曲折反映。这种诗境同前两种一样,反映出唐诗之意境由盛唐到中唐的转变痕迹:突出点是由外向型、开张型向内向型、主观型的演变。(3)晚唐诗在意境方面以朦胧美最为突出。这个时期诗歌本来有多种意境:一是怀古咏史诗深沉含蓄的意境,如杜牧的《登乐游原》,薛逢的《悼古》,王枢的《和严恽落花诗》等都是如此。二是爱情诗细美幽约、迂回曲折的意境。如杜牧、李商隐有关爱情题材的诗作多是如此,而李商隐则更为突出,如其《锦瑟》,特别以爱情为题材的无题诗更是如此。三是味外有味、韵外有致、景

5、外有景的多重意境,这方面以司空图为代表。在整个晚唐时期,在诗歌意境的创造上,李商隐的朦胧诗造诣最高,在整个中国诗史上独标风韵。以上所言是唐诗在意境创造方面的主要成就和特征,尽管这几种意境各有独到之处,但总体上都以韵味深长为特征,这是唐诗各种意境的共同点。(二)宋词的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诗话》中也说:“诗有诗境,词有词境,诗词一理也。”他们都认为宋词也同唐诗一样具备意境。在诸多的意境中,雄浑、深静、迷离渺远应是最为常见的。(1)雄浑之境宋词发展到苏东

6、坡、辛弃疾时代,词的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以诗为词”、“以文为词”,融入自己广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和浓郁的生活情趣,还将炽烈的爱国热情和饱满的斗争精神倾注于词,极大地开拓了宋词表达的内容,给宋词注入了刚健壮烈的风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首词将骇目惊心、雄伟奇绝的长江景观与雄壮威武的历史融于一体。在这里,

7、自然与历史,空间与时间,雄壮与飞动都凝固了,读者获得的力量与震撼,是发自于内心的酣畅淋漓与灵魂的净化,因此这首词被誉为豪放词的杰出代表。具雄浑之境的词大都突破了儿女之情、离愁别绪,或咏壮丽的自然景物,或抒发登临怀古之情,或叙边关征战,或抒爱国之志,或论史谈玄,或叙师友之谊,或高楼远眺,或夜读遨游……无不表现出词人慷慨激昂、雄奇奔放的气势。词人们往往选用“旌旗角声”、“征衣”、“鹧鸪声声”、“落日危楼”、“西风瘦马”、“孤标红梅”等来营造孤愤、旷达、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雄浑之境。如: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

8、水龙吟》)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