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方纲、王澍书学观的分与合.pdf

翁方纲、王澍书学观的分与合.pdf

ID:34500174

大小:789.32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3-07

翁方纲、王澍书学观的分与合.pdf_第1页
翁方纲、王澍书学观的分与合.pdf_第2页
翁方纲、王澍书学观的分与合.pdf_第3页
翁方纲、王澍书学观的分与合.pdf_第4页
翁方纲、王澍书学观的分与合.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翁方纲、王澍书学观的分与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杭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分类号:J292单位代码:10346密级:学号:2015111015014硕士学位论文(学术学位)中文论文题目:翁方纲、王澍书学观的分与合英文论文题目:WengFanggangandWangShu’sviewpointsonthedivisionofcalligraphy申请人姓名:魏琪指导教师:徐清合作导师:无专业名称:书法篆刻理论研究研究方向:美术学所在学院:美术学院论文提交日期2018年4月杭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翁方纲、王澍书学观的分与合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论文评阅人1:评阅人2:评阅人3:评阅人4:评阅人5:答辩委员会主席:金晓明/研究员/浙

2、江大学委员1:方波/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委员2:赵雁君/研究员/浙江省文联委员3:徐文平/教授/浙江财经大学委员4:方爱龙/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委员5:答辩日期:2018年5月30日杭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杭州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

3、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杭州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杭州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杭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致谢回首三年的学校生活,苦辣酸甜,百感交集,但心中充盈最多的仍是感激。学位论文是在恩师徐清老师的殷切关怀和耐心指导下进行并完成的。老师治学严谨,大到文章整体的逻辑思维,小到句子的标点符号,徐老师都一一指出。

4、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徐老师耐心听取我的阶段汇报,及时提出修订意见,从论文的选题、中间的修改直至论文的最终完成,徐清老师都给予我耐心的指导和支持。徐老师开阔的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鼓励着我,在此谨向我的导师徐清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感谢方爱龙、陈根民、莫小不、王中焰、徐文平等诸位老师,在我的论文撰写过程中提出宝贵的修改建议,对论文的顺利完成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感谢我的同窗好友在我学习及生活中给予的关心和帮助,让我顺利度过学习生涯。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支持和照顾,让我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可以无所畏惧,不断向前。I杭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摘要乾嘉

5、学者翁方纲与康乾书家王澍的生活并无交集,但他对王澍的书学观点保持了很高的关注度,在自己数十篇的题跋或诗文中屡屡提及王澍,且大多将他作为批驳的对象,其分歧集中在对欧阳询、褚遂良书作的审美品评上。但是,观点分歧之外,实则有诸多的一致和内在的契合:一是宏观层面的认知,均主张由唐楷追踪魏晋、视篆隶为楷书本原、标举汉隶的方整古拙;二是对书坛时风的反思和欲矫流弊、另寻出路,引导和推促了碑学的发展。翁方纲与王澍从唐楷出发,一步一步,推源至篆、隶。不盲目追随董家书风,以极为虔诚的态度学古、复古。从王澍、翁方纲身上可见,清代前中期书家对于古法的探寻,已欲从传统的帖学中挣脱,另寻出路。无论是重唐

6、碑,或汉隶,或篆籀,或北碑,都在一定立场上与帖学流弊形成一种对立,并因此构成了这一时代书学的丰富面向。关键词:王澍翁方纲唐楷汉隶清代碑学II杭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AbstractQianjiascholarsWengFanggangwithKangqiancalligrapherWangShu'slife,thereisnointersection,buthiscalligraphyofWangShuguanmaintainahighdegreeofattention,buthiscalligraphyofWangShu'sviewsmaintainedtheattention

7、intheirdozensinscriptionorrepeatedlymentionedinthepoemsofWangShu,andlargelytohimasanobjectofcriticismofitscentredontherunning-penmanshipmeltsformerpeople,bontheaesthetictasteofnetbook.However,disagreement,buttherearealotofconsistentandinternalfit:oneist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