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方纲_粤东金石略_文献价值初探

翁方纲_粤东金石略_文献价值初探

ID:39678355

大小:258.0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9

翁方纲_粤东金石略_文献价值初探_第1页
翁方纲_粤东金石略_文献价值初探_第2页
翁方纲_粤东金石略_文献价值初探_第3页
翁方纲_粤东金石略_文献价值初探_第4页
翁方纲_粤东金石略_文献价值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翁方纲_粤东金石略_文献价值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年7月图书馆论坛Jul,2012第32卷第4期LibraryTribuneVol.32No.4翁方纲《粤东金石略》文献价值初探关汉华(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东广州510410)〔摘要〕翁方纲是清代著名金石学家,于乾隆中期任广东学政八年,积极搜求与摹拓散存于粤省各地的珍稀金石碑刻,撰成《粤东金石略》12卷,所辑资料及相关考订,可信度很高,对研究广东之历史沿革、文化教育、宗教民俗、山川名胜以及历代名人在粤事迹,均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关键词〕翁方纲;《粤东金石略》;乾嘉考据与金石学;文献价值〔中图分类号〕G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2、号〕1002-1167(2012)04-0177-05翁方纲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金石学家,《清史正月二十七日(1818年3月3日)。翁氏先世本籍福稿·文苑传》为他立有专传,赞誉他“尤精金石之建莆田,方纲之十世祖翁世资乃明正统年间进士,后〔1〕〔2〕学”。翁氏学识渊博,精研经术,长于考证,亦善官至户部尚书,由于任职京官,遂移籍顺天。其后诗文与书法,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的官员,其一翁氏家道中落,但家族一直保有书香本色。其父翁大〔3〕〔4〕生宦迹,均与文教及学术紧密相连。乾隆二十九年德“十八岁已能诗”,“熟于隆、万诸家文”,然(1764年)七

3、月,翁氏三十二岁即由翰林侍读调任广科途不顺,家境清贫,仅靠课徒谋生,为此尝告诫方东学政,执掌粤省文教,连历三任,至乾隆三十六年纲说:“吾家书香,须有人继,且望汝一进庠门〔5〕(1771年)九月离任回京,驻粤时间前后长达八载。耳。”方纲对此铭记于心,成为他在学术领域不断成他在任内广敷文教、励掖英才硕彦,政绩斐然,尤着长的重要因素。方纲之外祖父张嗣琮,亦书香门第,力于推广朴学,对岭南学风的影响十分深远,可以说“平生力践儒先之学,非圣之书不观,而爱蓄法书名〔6〕翁方纲与其前的惠士奇、其后的钱大昕,是有清一代贴”,其家置有书室,藏有众多历代典籍与

4、法帖。振兴广东文教贡献最大的三位学政。翁氏在粤任期间方纲自幼常随其母到张家书室研习,这对翁方纲的学遍历全省各府、州、县,精心搜集、摹拓、整理散存术成长也有重要的影响。于各地的极富历史文献价值的金石碑刻,逐一加以精正是在家族浓厚的学术氛围影响下,加上翁方纲审的考订与辨析,在他离粤任之乾隆三十六年撰成自身的聪敏与勤奋,十二岁便考补顺天府学生员,主〔7〕《粤东金石略》12卷,共辑入金石刻画文字562例。考官赵大鲸赞其“前途未可量”。十五岁科试中举。〔8〕该书不仅是岭南金石学的开山之作,而且所录金石碑二十岁会试成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由此步

5、刻均属十分珍贵的第一手原始真迹,再经翁氏精审考入仕途,旋晋职翰林编修,并先后充任江西、湖北典订,可信度很高,因而对《粤东金石略》之文献价值试官、会试同考官。日讲起居注官,兼充《续文献作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广东的历史沿革通考》纂修官,乾隆帝尝赞誉说:“翁方纲学问甚〔9〕与人文资源,同时对于岭南学术领域的拓展、岭南文好。”由此可见,翁方纲正是凭藉自己深厚学术功化的传承与扬播也具有重要意义。底和入仕初期出色的业绩,从而为他擢任广东学政,并成功地撰就《粤东金石略》奠定了坚实基础。一二翁方纲,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

6、今属北京市)人。生于清雍正十一年翁方纲之所以撰写《粤东金石略》,除出自他本八月十六日(1733年9月23日),卒于嘉庆二十三年人学术旨趣与专长外,还具有明显的时代背景。所谓1772012年7月图书馆论坛Jul,2012第32卷第4期LibraryTribuneVol.32No.4“金石学”,是指研究古代遗存下来的钟鼎彝器(金)辑录与借鉴。这不仅证明翁方纲之《粤东金石略》问和碑碣石刻(石)文字的一种专门学问,为考古证史世后,对岭南学界影响十分巨大,而且也证明该书具提供重要的和可靠的依据,盖因古代竹帛之文,久而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腐坏;手抄板刻

7、,辗转失真,惟金石刻勒,虽历经千三百载,仍可窥其原貌,实为一种十分珍贵的史料。考《粤东金石略》是翁方纲在广东八年任内,不辞金石学之源流,实肇于两汉,但尚未形成体系。到了艰辛,遍历全省各府、州、县,深入进行考察,多方宋代,随着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吕搜集,精心辑录、摹拓、整理散存于各地的极富历史大临《考古图》、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式法帖》人文价值的金石碑刻,并逐一加以考订结集而成。全等一批金石专著问世,金石学便成为一种专门的学书12卷,辑入广东历代金石刻画文字共562例。卷问,举凡著录、摹拓、考释、评述等方面,已形成完前有翁

8、氏《自序》,除首卷恭录康熙、乾隆御笔真迹整体系。但到了元、明两代,由于学风流于空疏,心28条,以及第11-12卷附录《九曜石考上下》外,其学盛行,实学不振,金石学遂趋于沉寂。明清易代,余9卷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