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解脱道次第13空海

阿含解脱道次第13空海

ID:34502798

大小:38.6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07

阿含解脱道次第13空海_第1页
阿含解脱道次第13空海_第2页
阿含解脱道次第13空海_第3页
阿含解脱道次第13空海_第4页
阿含解脱道次第13空海_第5页
资源描述:

《阿含解脱道次第13空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阿含解脱道次第13空海我们要把有为法、有意识这些操控,全部都要放下,才能够一开始就进入“止观双运”,这是很重要的关键诀窍。 (第二节)“世尊告诸比丘:‘我欲二月坐禅,诸比丘勿复往来,唯除送食比丘及布萨时。’尔时,世尊作是语已,即二月坐禅,无一比丘敢往来者”佛陀一样要给自己独处的时间,也要闭关专修充电,亦即佛陀闭关专修两个月。“布萨”就是半月诵戒,每半个月会有一个诵戒,以及提供大家检讨、改过的聚会,在基督教是叫做“告解”。“尔时世尊坐禅二月过已,从禅觉,于比丘僧前坐,告诸比丘”如果有人来问佛陀是怎么样打坐?佛陀是怎么样在闭关呢?“汝应答言:‘如来二月以

2、安那般那念坐禅思惟住’”当佛陀当闭关专修的时候,一样是采用“安那般那”,这是非常重要的。“多住思惟,入息时念入息如实知,出息时念出息如实知;若长若短,一切身觉入息念如实知,一切身觉出息如实知……”。“佛告诸比丘:‘若有正说,圣住、天住、梵住、学住、无学住、如来住,学人所不得当得,不到当到,不证当证,无学人现法乐住者,谓安那般那,此则正说’。此处经文告诉我们一个满重要的讯息,就是所有的修行人,不管你是初学或是老参,或是你已经解脱自在,像佛陀这样的人,一样都可以适用“安那般那”的修法。所以,所有的学人,向初果到证四果,一样全部都可以用“安那般那”,因为有

3、些修行法门不见得普遍适合每一个人,这就是“安那般那”的重要。  佛陀一次闭关专修就长达两个月,已为人师或当住持领众的人,只要尚未证到阿罗汉,无论再怎么忙,都要给自己有独处专修的时候。有时候也要放下身份,虚心的当学生学习,如此才会成长、才能突破。以上是先跟大家做一个勉励,因为据我所看到的,当一个人当上人家的导师,当住持领众之后,都只是在教导别人而已,很少会虚心下来学习,很少给自己有专修净化,闭关的时候很少、很少,这样真的都是会卡住,而没办法提升。因为我们在座的人,也许有的人会现出家相也不一定,大家看以后的因缘,但是只要你还没有真正到达究竟解脱,要随时给

4、自己有净化充电的机会,而且随时要放下身份虚心学习。如果一个人被称为大法师,或是当住持之后,要能够放下身份,虚心当学生学习,是很难、很难,很难!所以,现在先跟大家做一个勉励,要不断的虚心学习。  佛陀闭关专修,主要就是用“安那般那念”,一切学人都可用“出入息法”,一切修行人都可用。觉音论师也把上座部里面,所常用的一些修行法,佛陀有开示过的一些修行法,他也都把它整理出来,但是里面最强调的,还是“出入息法”,所以这方面的技巧,大家要学起来,而此法门的优点,是可深、可浅、可窄、可广、可止、可观。“可深、可浅”就是说你要入深定也可以,你要停在“未到地定”、初禅

5、也都可以,一方面可以让你摄心,这是可深、可浅。“可窄、可广”,出入息念方面,你可以缩小、缩小到一点,也可以慢慢把它扩大,从一个点,然后点、线、面的扩大,不断的扩大。比如国内葛印卡内观体系,他们的禅修就是从鼻孔附近的范围,从比较大的范围,然后再来缩小到人中一点,从一小点里面,然后去觉知它的生灭变化。“可窄”,就是可以缩小到一点,但是也要从“点”,又可以扩及到“线”、“面”、“空间”,很重要!所以,可广、可止、可观。“可止”是可以光是修禅定,如果会应用,是要“止观双运”,不需要依赖他物,很简便!走到哪里都可以修。  在原始佛法,佛陀领导弟子实修实证之时,

6、这一经(第三节)算是非常重要,但是因为以前经文是靠背诵,很多都只是记录重要的字眼,所谓的“出入息念”、“十六胜行”,都是很简要的讲重点而已。事实上,这一经是把出入息念跟四念住--“身、受、心、法”配合应用。  “有一法,多修习已,乃至能令二法满足,何等为一法,为安那般那,多修习已,能令四念处满足,四念处满足已,……乃至能令二法满足。何等为一法?为安那般那念。多修习已,能令四念处满足;四念处满足已,七觉分满足;七觉分满足已,明、解脱满足。”  真正的禅修,只要有七天到十天,是要开悟证果,如果没有开悟证果,有两个现象:第一是引导的老师本身也还不知道,第二

7、种情况是学员的闻思基础不够。所以,只要你的闻思基础具足,又有适当因缘,七天到十天要“证初果”,都是没有问题。只要有“证初果”的证量,以后再经过一段期间的闻思又闻思,深度就不一样,下一次禅修要证二果、三果,就可以逐步上来。以前佛陀引导弟子都是这样,只要经过实修之后,就能够“明、解脱满足”。  “入息念时如入息念学,出息念时如出息念学,若长、若短、一切身行觉知、身行休息……”因为有十六个阶段,请大家把“若长”写上“1”(第二个阶段),“若短”是“2”(第二个阶段),“一切身行觉知”第三阶段,“身行休息”是第四个阶段。“圣弟子尔时身身观念住,异于身者,彼亦

8、如是随身比思惟”“身身观念住”就是“四念住”--身、受、心、法里面的“身念住”的阶段,“出入息”与“身念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