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史论中的史学见解

《汉纪》史论中的史学见解

ID:34531739

大小:124.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7

《汉纪》史论中的史学见解_第1页
《汉纪》史论中的史学见解_第2页
《汉纪》史论中的史学见解_第3页
《汉纪》史论中的史学见解_第4页
《汉纪》史论中的史学见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纪》史论中的史学见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7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Nov12007第6期(总162期)JOURNALOFGRADUATESCHOOLOF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No16《汉纪》史论中的史学见解许殿才靳宝【提要】荀悦对史学有很丰富的看法,在《汉纪》的史论中他对史学性质、功用、撰述要求等各个方面都作了较深入的理论阐述。他的论述有一定的系统性,也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他的史学见解充实了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体系,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关键词】《汉纪》荀悦史论史学〔中图分类号〕K092〔文献标识码〕A〔文献编号〕1000-2952(2007)06-0117-05中国古代

2、史学发达,成就卓著,发展过程秋》,这些史书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古之令中对自身的自觉理论思考为其注入了不断扩展、典”,具有法典的性质。因为“昔在上圣,唯建更新与提高的活力。汉代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皇极,经纬天地,观象立法,乃用书契,以通宇宙,扬于王庭”,②史书所记述的内容都是古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高峰。两汉史学家在史学理论方圣先王们进行经纬天地的历史活动及在历史活面,贡献出了积极的成果,为后来史学的进一动中形成的典章和法式。从根本上说它们是有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荀悦继司马迁、班益世用的典籍的源头与萃聚之地,因而要作为固之后,对史学的功用与特点做了全面思考。

3、经邦治国的典则。强调史书是“古之令典”,是在《汉纪》的史论中,他对史学性质、功用、对史书性质的有意义的认定。我们不能说此前撰述要求等各个方面都作了较深入的理论阐述。孟子、司马迁等人在相关论述中没有说出这方与司马迁、班彪、班固相比,荀悦的有关论述面的意思,但作出如此明确表述,这恐怕是第更全面细致一些,在某些方面对后来的史学有一次。这个定位,明确了史学工作的根本发展更直接的指导作用。方向,也为史学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最重要的优良传统,对史学的影一史学的性质与任务响是根本性的。而在史学的经世作用中,对于国家典章制度及根本政策措施的借鉴指导作用对史学的性质,荀悦有很深刻的认识。他

4、又是政治家、史学家关注的核心。从中国史学说:“其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发展的实践看,以史为令典,对于史学地位的秋》,虞、夏、商、周之《书》,其揆一也。皆确定、撰史要求的提高、史学作用的发挥、史古之令典,立之则成其法,弃之则坠于地,瞻学繁荣景象的形成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之则存,忽焉则废,故君子重之,《汉书纪》其义同矣。⋯⋯惩恶而劝善,奖成而惧败。兹亦①《汉纪》序,本文所引《汉纪》均为张烈点校《两汉纪》,有国之常训,典籍之渊林。”①他认为,从《尚中华书局2002年版。书》到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②《汉纪》卷1《高祖皇帝纪》序。·117·©1994-2010ChinaAc

5、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6期这一观点的实践意义是推动了史学的发展,宙运行之理,检验社会典则之效,揭示兴衰治理论意义是抓住史学要害,引导人们认清学术乱之故,沟通古今联系,发挥史学功用。“著功本源。看到以史为典,人们往往习惯于从经史勋”和“表贤能”是史学工作的重要职责。策关系角度强调史学地位的提高或史与经的抗衡,勋扬名是人生价值所在,又与社会发展、安邦其实这个看法是表面化的。此说的提出基于对定国的历史功业直接关联。历史归根到底

6、是人古代学术与社会关系的深入理解,它有提高史的活动,人才在其中起着核心主导作用。对此学地位的客观效果,但立论的本意却非如此。进行记载可以吸取典型的历史经验教训,可以后来章学诚等人提出“六经皆史”的著名论断,通过功德业绩和明主贤臣彰显社会法式和道义,在指明古代经史同源的学术特点上,与此论有也可以用永垂史册的方式,鼓励人们积极地进相通之处。章学诚阐述立论的理由:“古人不著行历史创造活动。这是全面系统的工作要求。书,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六经皆先王之政典是司马迁之后对史学工作任务与目标做出的明也”,①对经与史、事与理的关系作了更明白的确而有条理的理论概括。辨析,产生了更广泛的学术影响。二者切入的荀

7、悦“立典有五志”之说产生了较大的影角度不同,但同样抓住了史学的本质。在这里响。此后,晋代史家干宝提出了自己的“五志”我们可以看到对史学本身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深论:“体国经野之言,则书之;用兵征伐之权,入的思考过程。则书之;忠臣、烈士、孝子、贞妇之节,则书以史为令典为前提,荀悦对史书撰写提出之;文诰专对之辞,则书之;才力技艺殊异,了系统的要求。他说:“夫立典有五志焉:一曰⑥则书之。”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他们“五志”达道义,二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