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先秦部分)

中国哲学史(先秦部分)

ID:34540174

大小:33.6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07

中国哲学史(先秦部分)_第1页
中国哲学史(先秦部分)_第2页
中国哲学史(先秦部分)_第3页
中国哲学史(先秦部分)_第4页
中国哲学史(先秦部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史(先秦部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标准实用文案先秦部分原初文明的宗教、政治与道德“上帝”、“帝”、“天”、“天命”亦成为夏、商、周三代的王权之政治合法性的根据。祖宗崇拜与天神崇拜一样,与王权政治相纽合。作为附属国的小邦周取代大殷商,其政治合法性仍以上帝、天神之命为根据。周人把天神与鬼神作为人间政治与道德的立法者、评判者,使人们崇拜的对象有了可以认识的内容,在宗教神学里加入了“尽人事”的理性活动。《易经》、阴阳、五行、和同《易经》,有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据说伏羲作八卦,文王演《周易》,即重叠八卦成六十四卦而形成了《易经》。《易经》的符号是卦画,文字是筮辞。卦画有两个基本符号,即两种爻:“”与“”。由

2、三爻组成一卦,共有八卦(经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事物的意义。每卦六爻,自下而上为序,第一爻称“初”,第二爻称“上”,凡阳爻称“九”,阴爻称“六”。春秋时期用阴阳二气解释星象、气候、灾害、音律、疾病的现象甚为普遍。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他的祖先是宋国的贵族。孔子最大的贡献是创造性的奠定了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天命论人之为人,不能没有超越的向往,即终极关怀,亦即支撑生命的信仰信念。“获罪于天,无可祷也”“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性与天道

3、”孔子强调在人事活动中,特别在道德活动中去体认天命。在孔子那里,“天”有超越之天(宗教意义的终极归宿)、道德之天(道德意义的秩序与法则)、自然之天(自然变化的过程与规律)、偶然命运之天等不同内涵。“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重“仁”重“礼”。文档标准实用文案《论语》讲到“礼”(包括礼乐并言)75次,讲到“仁”却有109次。“仁”的内涵:第一、以“爱人”为“仁”。孔子主张的“爱”是有差等的爱,“泛爱众”前提是孝,推而广之。第二、以“克己复礼”为“仁”道德是真正显示人之自我主宰的行为,是自己对自己下命令,是“由己”,而不是“由人”,即不是听任他律的制约或他力的驱使。第三、“忠”、“

4、恕”接近于“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违道不远”。第四、孔子仁道是人文主义的价值理想。第五、孔子的“仁”的不同层次:第一层次——至高至美的“圣”(圣人、圣王)、第二层次——“成人”(全人)、第三层次——君子。方法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肯定后天教育使人与人之间有了较大的差别。“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在思想方法上,孔子尊重事实,反对主观偏执。“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在一般方法论上,孔子主张“中庸”“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美学上,提出“尽善尽美”的美学原则。“叩其两端而绝焉”

5、。老子老聃、老莱子、太史儋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其家世代为周史官。道家代表人物,后又被奉为道教的鼻祖。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是“道”。什么是道?第一、道具有形而上的品格,道是宇宙的本源。《老子》中的“道”是真实存在的浑然一体的东西,没有具体形象,也没有名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是精微深远的。道是“一”、“朴”、“谷”,有无限性。道是原始浑朴、混沌未分、深远精微、连绵不绝的状态。它无名、无知、无欲、无为且无形、无象、

6、无声、无体,乃“无状之状”、“无物之象”。“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文档标准实用文案道与德,体与用,虚无为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7、正言若反。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中的“道”是一个终极实在的概念,它既是形上本体,又是人生法则。它是整体性的,在本质上既不可界定也不可言说,不能以任何对象来限定,也不能将其特性有限地表达出来。它是不受局限的、无终止的、一切事物的源泉与原始浑朴的总体。体“道”的工夫与境界为道日损真正的哲学智慧,必须从否定入手,一步步减损掉对外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