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分化与压力知觉、心理健康的关系

大学生自我分化与压力知觉、心理健康的关系

ID:34540622

大小:2.26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3-07

大学生自我分化与压力知觉、心理健康的关系_第1页
大学生自我分化与压力知觉、心理健康的关系_第2页
大学生自我分化与压力知觉、心理健康的关系_第3页
大学生自我分化与压力知觉、心理健康的关系_第4页
大学生自我分化与压力知觉、心理健康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自我分化与压力知觉、心理健康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3.1双维度结构双维度结构是按照Bowen的理论构想,将自我分化划分为两个极端维度i一为个别化成份(individuality),表明个体在心理上与家人有所分离;另一个为亲密性成份(togethemess),表明个体在心理上和家人有所牵连(26J【27】。基于此设想,Bowen(1966)提出了一个理论性的自我分化量表(非实际的心理测量工具),用来评估一个人的自我分化程度【281。(见图2),O255075100融合.。自我分化图2理论性的自我分化量表此量表由O至100的等级来代表个体自我分化的程度:处在O一25的个体

2、在情绪上与家庭及他人融合,他们的理性几乎受情感所支配;处在25—50范围的个体理性与情感开始分化,但仍受他人的情绪反应所影响;处在50—75的个体理性充分发展,有合理的自我感,当压力发生时,不会完全受情感支配;那些处在75—100的个体,他们的理性与情感已能独立自主,能够正确辨别理性与情感,依照理性来决定事情,在亲密关系中也能调整自我的位置。Bowen认为处在75分以上的人有很高的分化程度,且所有高于60分的人加在一起都只占了社会的一小部分【29】。此外,Robeno(1992)从人际关系角度提出了他对理论性自我分化量表的

3、解释:(12)低于50分(低分化):试着取悦他人;支持他人与寻求支持;依赖;缺乏自主的能力;主要需要为安全感;避免冲突;很少有独自做决定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51—75分(中度分化):有明确的信念与价值观,但倾向过于在乎别人的观点;当意见与他人不同时,只能在情感的基础上做出决定。(3)76—100分(高度分化):有清楚的信念与价值观;目标导向;有弹性;安全;自主;可以容忍冲突与压力;有良好的自我感并且有较少的假我【30J。1.3.2四维度结构Kerr和Bowen(1988)从理论上界定了影响自我分化水平的四个因素,即:情

4、绪反应(EmotionalReaCtjvity)、情感断绝(Emotionalcutoff)、与他人融合(FusionwimOthe哟以及坚守自我立场的能力(I.Position)【31】【321。其中,情绪反应维度(ER),表示个体对环境刺激做出的过分敏感或不稳定的情绪反应。自我分化不良的个体常被认为是情绪化的人,他们长期受控于自己的情绪。相反,高度自我分化的个体总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5并想方设法的抵制情绪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自我位置维度(口),表示个体有清晰的界定自我感及在压力情境下能坚持自己观点、立场的能力。自我分化程

5、度较低的个体很容易依赖他人,他们经常不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意志行事,而自我分化程度高的个体则拥有自己的思想,不去迎合他人的期望;情感断绝维度(Ec),表示个体对亲密体验的恐惧感及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因害怕卷入某个关系两疏离他人的情绪倾向。自我分化程度低的个体害怕与人保持亲密的关系,他们常常疏离与他人的关系,以此来减轻对亲密感的恐惧,而自我分化程度高的个体不会通过断绝与他人的关系来缓解自己的焦虑;与他人融合维度(FO),表示个体对他人情感的过度卷入,.包括过于认同父母或他人。自我分化水平较低的个体很容易陷入他人关系之中,而自我分化

6、程度较高的个体则不易受身边他人关系的牵制133】。1.3.3七维度结构,Br矗y,Willi锄son及Malone(1984)整合了Bowen等几位代际治疗学家有关自我分化的概念,认为个体要从原生家庭完全分化出来,必须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任务【341。这些任务包括:不需要与家庭情感断绝而进行分离、减少与父母的三角关系及遵守水平、与父母及同伴形成既自主又亲密的关系等,他们将自我分化的结构划分为七个维度:①两代问的亲密性:用以评估与父母的情感联系水平。②父母间的个体化:用以评估个体独立自主及不受父母控制、影响等自我定向的能力;⑧

7、个人权威:用以评估父母亲密性和个体化平衡的程度。7④两代间遵守程度:用以评估个体按照父母的要求改变行为的程度。⑤三角关系:用以评估个体卷入父母冲突和婚姻的程度。,⑥同伴亲密性:用以评估与配偶或重要同伴之间情感联结水平。⑦同伴个体化:用以评估个体独立自主及不受配偶或同伴控制、影响等自我定向的能力【硐【3q【37l。1.4.国内外关于自我分化的理论研究1.4。l‘自我分化的测量I自从20世纪60年代Bowen的家庭系统理论形成以来,代际理论家和治疗家们在探讨家庭模式对个体的健康及发展影响时,特别是涉及到个体在与重要的他人保持紧

8、密联系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与自已年龄相配的自主性及责任感时,广泛地使用了自我分化概念【38l。然而,关于自我分化的心理测量学研究却严重滞后于理论研究,最近几十年来一些学者开始系统的尝试操作化自我分化的概念,并试图编制出能精确测量自我分化水平的量表或闯卷,这些方法开创了自我分化在心理健康和家庭功能领域实证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