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红楼梦_霍克思英译本中避讳语翻译的伦理审视_张映先

_红楼梦_霍克思英译本中避讳语翻译的伦理审视_张映先

ID:34546969

大小:163.24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3-07

_红楼梦_霍克思英译本中避讳语翻译的伦理审视_张映先_第1页
_红楼梦_霍克思英译本中避讳语翻译的伦理审视_张映先_第2页
_红楼梦_霍克思英译本中避讳语翻译的伦理审视_张映先_第3页
_红楼梦_霍克思英译本中避讳语翻译的伦理审视_张映先_第4页
_红楼梦_霍克思英译本中避讳语翻译的伦理审视_张映先_第5页
资源描述:

《_红楼梦_霍克思英译本中避讳语翻译的伦理审视_张映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红楼梦》霍克思英译本中避讳语翻译的伦理审视张映先张人石内容提要:避讳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避讳语作为禁二忌语的替代品,本来就有翻译难度;《红楼梦》中的避讳语〇一多而复杂,翻译更是难上加难。霍克思遵循翻译伦理的基〇年本要求,坚持自己“译者三责”的翻译主张,对《红楼梦》避讳语进行了比较成功的翻译。从翻译伦理的视角看霍克思第二英译本《红楼梦》对避讳语的处理,可以得出不少有益的启辑示。关键词:红楼梦避讳语翻译伦理“译者三责”理论建设《红楼梦》涉及到文化、历史、宗教、政治、艺术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经典之一

2、。在从1830年至今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先后有许多翻译家对《红楼梦》进行节译或全译,霍克思和闵福德的英译本是得到普遍认可的两个全译本之一。作为母语为英语的译者,他们成功地用地道的英语传达了《红楼梦》306的精神,给读者带去了美的享受。从翻译伦理的视角看霍译本对避讳语的处理,可以让我们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一、语言避讳与《红楼梦》中避讳语的特点避讳是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它源于人类童年时代的语言拜物教。由于语言的产生,原始人群在发展自我、征服自然中取得了巨大进步。但由于当时不能正确认识语言和它所代表的客体之间的关系,就把语言当作客体或客体的一部

3、分加以敬奉崇拜或禁忌避讳,这样就产生了避讳语。根据郭锡良先生的概念,委婉修辞常用的表现方式有①谦敬语、避讳语、迂回语等,可见避讳语是属于委婉语的一种形式。《汉语大词典》对避讳的解释为:“修辞学上辞︽红格之一。说话时遇有触犯忌讳的事物,不直说该事该物,而楼②梦用旁的话来委婉地表述。”李中生在《中国语言避讳习俗》︾中写道:“所谓避讳就是在语言交际中躲开那些忌讳的字霍克③眼。”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写道:“说话时遇有犯忌思英触讳的事物,便不直说该事该物,却用旁的话来掩盖或者装译④饰美化的,叫做避讳辞格。”可见避讳语是对禁忌语的替本中代,表现了

4、人们在语言运用中追求雅化、人情化的审美倾避向,必要的避讳是语言美的标志之一。因为“言语道德是讳语社会道德在言语行为领域中社会化的必然结果,是社会道翻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道德科学的媒介,语言物化了译的⑤人类的伦理道德观念”,所以避讳语的使用也是语言运用伦理中伦理道德的体现。审《红楼梦》中的避讳语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数量多。视二是涉及范围广,文化内涵丰富。《红楼梦》中的避讳语,其内容远不止涉及死亡、疾病等不幸事和性器、排泄等不雅307事,它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加上复杂的文化背景,其具体内涵往往微妙而复杂。二、伦理视角与霍克思的翻译观

5、翻译作为一项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人类交际活动和行为,自然要受到是非对错、善恶美丑等伦理观念的左右和支持。因此,翻译批评的伦理标准,虽然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中一时遭冷遇,然而随着翻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伦理的价值又重新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关于翻译的伦理标准,切斯特曼分五个模式进行了阐⑥述,即再现、服务、交际、规范和职业规范。再现的伦理体现了忠实的译者这一理想状态,要求译者忠实于原文,准确二再现原文或原作者的意图,不增加、删节或更改。服务的伦〇理基于把翻译看作商业服务的理念,其核心是为客户服务,一〇要求忠实于客户,满足客户的要求。交际的

6、伦理在20世纪年末受到特别关注,它强调文化交流而不是对原作的重现,译第者忠实的是处于跨文化交流领域的翻译职业以及使跨文化二辑交流成为可能的整个系统。交际伦理要求译者完成原语及译入语双方的跨文化理解。规范伦理产生于描述性翻译研究及规范理论,规范代表的主要是目标文化当时对翻译的期待。它要求译者的行为与规范相一致,不超出其期待。职业规范(professionalnorms)指的是合格的职业译者应该遵守的规范,履行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誓言。⑦恩格斯说:“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翻译同样也有自己的道德,就是人们从事翻译活动时要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7、。译者的职业伦理“最重要的就是做出正确选择的渴望,也就是说译者必须想成为优秀的译者,在翻译⑧实践中必须追求完美”,霍克思正是这样一个“追求完美”308的译者。他曾于1949年留学北京大学,对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华裔学者掀起了《红楼梦》海外研究热,王世昌、赵冈运用“考证”方法研究《红楼梦》。他们的研究成果激发了霍克思翻译《红楼梦》的热情,他投入了对《红楼梦》的研究并撰写关于《红楼梦》的文章发表在《红楼梦学刊》上。后来企鹅出版社答应出版他的《红楼梦》英译本,他辞去牛津大学教授的工作潜心翻译,1973年,他的《红楼梦

8、》英译本问世。霍克思对待版本的选择是非常严格认真的。他们用的原本并不是抄本《石头记》,而是程乙本《红楼梦》,有时也参照各种译本。之所以采用《石头记》作为书名,显然是因为他们认为以往《红楼梦》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