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临床应用ppt培训课件

附子临床应用ppt培训课件

ID:34562711

大小:1.83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3-08

附子临床应用ppt培训课件_第1页
附子临床应用ppt培训课件_第2页
附子临床应用ppt培训课件_第3页
附子临床应用ppt培训课件_第4页
附子临床应用ppt培训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附子临床应用ppt培训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王笑民附子临床应用【名称】:附子/附片/黑附子/天雄【分类】:温里药【功用】: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大辛大热,温阳逐寒/补火助阳,散寒除湿。【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经】:心、脾、肾`附子简介临床常用附子即将“断气”的危急重症。代表方剂为四逆汤(生附子、干姜、甘草)之类。回阳:附子加小青龙汤。附子理中汤、附子泻心汤。温上:温中:温经:温下:真武汤(前)、黄土汤(后)。麻黄附子细辛汤(筋)、桂枝附子汤(骨)。补充生命活动的动能,气虚是能量不足,阳虚是能量严重的不足。附子的作用附子配伍举隅附子配肉桂、干姜:附子走窜、干姜守中、肉桂

2、引火。附子配熟地:真火、真阴共补。刚柔并济,动静结合,补而不腻,行而不散。温通兼施,共下寒实。附子配大黄:附子配白芍:附子配半夏:阳虚有寒、络脉郁滞。半夏反附子。阳气回,寒痰化,沉疴起,病邪除。临床应用李可:行走于缺医少药的山西农村。创“破格救心汤”:附子30-2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山萸肉60-120克,生龙牡各30克。治心衰垂危病人:24小时最大用量超过500克。“附子剧毒正是心衰救命仙丹”。主要症状表现:四肢厥冷、喉间痰鸣、神识模糊、两便失禁、汗出如油、肢体浮肿、心动过速。李可老中医的经验一例晚期肺癌

3、:冷汗频频、四肢厥冷、喉间痰鸣、心率160次/分、面色潮红。处方:黑附片60克、肉桂10克、山萸肉60克、生龙牡各30克、干姜30克、炙甘草60克。用法:少量频服。观察:汗止、潮红消退、心率降至110、四肢回暖。肺癌心衰实践晚期肺癌功能不足:气虚或阳气亏虚。痰喘病人:常用小青龙或六君子,但是辨证用药常不知不觉将半夏、黑附片列入同一处方。合并慢支、重症痰喘、兼有阳气不足的病人:除用半夏之外,必用附子助阳才能获得良效。肺癌寒痰实践肿瘤常见黄腻苔,辨证湿热内阻常用的清热利湿方剂如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连朴饮、茵陈蒿汤、葛根芩连汤,难以奏效先去

4、有形之邪、后治无形之邪顽固性黄腻苔患者,女,53岁,病历号:107475。99年6月28日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左乳浸润性导管癌,腺管内有癌组织残留,肿瘤大小约3.5×1.2×1.5cm,左腋下淋巴结转移(8/11)。术后以TA方案辅助化疗并行局部放疗。07年5月复查CT发现双肺转移,少量胸腔积液。07年5月至9月20日以泰索帝、希罗达化疗6周期。第5周期化疗后无明显不适,第6周期化疗后短期内(9月底)出现咳喘、腹胀逐渐加重,10月中旬出现双下肢浮肿且迅速加重,皮肤有水泡生成。07年10月26日入院时:神疲、乏力、自汗、面色苍白,

5、一般情况差,纳食可,偶有咳嗽,痰色白、量少、胸闷、心悸,气喘,腹胀,无法平卧,无发热,大便不成形,排气少,小便量少,色黄,双下肢腹股沟以下可凹性浮肿,双下肢皮肤破损、伴淡黄色液体渗出250ML左右/日,活动受限。舌暗淡、少苔、脉沉迟无力。辅助检查:血ALB25.4g/L,BUN5.8mmol/l,Cr66umol/l。双下肢彩超:皮下水肿,未见血栓。胸水B超:双侧胸腔积液左侧水深11cm,右侧水深10cm。扇扫:心包大量积液。双下肢破溃处分泌物细菌培养:鲍曼不动杆菌。胸CT:心包膜增厚。西医诊断:左乳浸润性导管癌术后双肺转移多浆膜腔积液。

6、中医诊断:乳岩、水肿乳癌阳虚水肿茯苓20g处方泽兰15g泽泻15g黄芪40g干姜20g黑附片40g肉桂10g白术20g麻黄10g桂枝10g甘草10g白芍15g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减少,咳喘、胸闷、腹胀缓解,可平卧,双下肢浮肿减轻,下肢创面不愈合。针对下肢破溃创面局部使用微波热疗:微波频率915MHz,辐射器距疮面3~5cm,每1次,每次30min,微波治疗功率为100W。使用热疗两周后大部分创面愈合,双下肢渗液消失。四周以后破溃处结痂,双下肢无浮肿,胸水完全消失,无咳喘,正常活动,出院。继续用药三周双下肢无浮肿,双下肢原破溃处结痂留有色素沉

7、着斑,皮肤弹性正常;心功能正常;CT:肺内病灶稳定,心包膜增厚同前,未见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腹B超未见腹水;血ALB41.9g/L;妇科肿标正常;KPS:90分。一年后随访自觉畏寒四肢冷生冷致泻水肿或体腔积液慢支持久反复上盛下虚我的体会张仲景:生者用于回阳救逆,炮者用于温经扶阳、散寒除湿,一般用1~3枚。仲景时代附子每枚平均重约40g左右,1~3枚即合现制40~120g。但本草书籍以1.5g为起点,9g为最高量。《中药大辞典》煎汤内服剂量为3~9g。《中国药典》规定剂量为3~15g。现代:炮附子6-250g。附子的用量最好用药罐或砂锅,如

8、果容量不够,亦可用洁净的铝锅。开水煮附子。常规剂量的黑、白附子:煎煮1~2h。盐附子、乌头、大剂量用药:煎煮2~3h,取出少许放在嘴里嚼一下,如果不感到麻口,就可加入其他药物同煎。盛药容器: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