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制定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制定

ID:34583874

大小:532.17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3-08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制定_第1页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制定_第2页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制定_第3页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制定_第4页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制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制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制定福州大学简彩仁、骆敬贤、唐昌宏摘要根据专家学者的研究及许多国家的经验,我们得知按月征收的个税起征点按照城镇居民人均月净收入(人均收入扣除消费支出后剩下的部分)的6到8倍来进行确定比较合适,而城镇居民人均月净收入是由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人均负担率、在岗职工年人均负担消费支出等决定的。通过分析我们得到个税起征点同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式:1年平均工资个税起征点(年人均负担消费支出)人均净收入的倍数12人均负担率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对历年数据的分析,并综合考虑我国不同地区的大差异性,运用GM(1,1)灰色系统,线性回归和时间序列的不同方法,对今后3年

2、(2011~2013)我国的城镇居民净收入及不同地区统计城镇居民净收入做了合理的预测,并由此确定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保证数据的权威,本文所有的数据都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1997—2009年)。关键词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模型预测,人均净收入1.问题描述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于1980年9月开征了个人所得税,其初衷除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外,还在于调节收入差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形势的变化,个人所得税制在其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未曾预见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削弱了税种设置的效率,甚至违背了该税种最初设计的本意,未能体现出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收入水平的有效调节

3、。个税起征点从解放初开始一直是800元,自2006年1月1日起上调到1600元,自2008年3月1日起又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因此有关专家呼吁,随着近年来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人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现行的个税征收制度存在着明显的问题:起征点过低、级数过多、级距没有拉开,其中最明显的弊病是起征点过低。现行税收政策使得中低收入者成为个税的纳税主体,无法发挥个税应有的调节贫富悬殊的作用.为此,新一轮个税征收方案改革已势在必行。近来,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纷纷献计献策,提出各种各样的修改个税方案(特别是起征点)。有关业内权威人士指出,适当提高工薪所得费用扣

4、除标准(即个税起征点),需要根据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按人均负担率计算的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均负担家庭消费支出(具体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开支)等因素,还要兼顾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差异,综合统筹考虑来决定。个税起征点制定原则是中等收入者少交税,高收入者多交税。根据许多国家的经验,按月征收的个税起征点按照城镇居民人均月净收入(人均收入扣除消费支出后剩下的部分)的6到8倍确定比较合适。通过分析,我们得到个税起征点的关系式:1年平均工资个税起征点(年人均负担消费支出)人均净收入的倍数12人均负担率即qxz(y)12k其中Z为起征点,q为常数一般取6~8,(

5、本文q取7)x为人均工资水平,k为年人均负担率(在本文中取1.88[1997-2009人均负担平均值]),y为年人均消费水平。本文所用单位均为元,下面不再进行说明。2.数据描述2.1数据选取的依据近来,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纷纷献计献策,提出各种各样的修改个税方案(特别是起征点)。有关业内权威人士指出,适当提高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即个税起征点),需要根据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按人均负担率(比如全家3口人,有2人工作,则人均负担率为1.5)计算的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均负担家庭消费支出(具体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开支)等因素,还要兼顾东部和中、西部地区

6、的差异,综合统筹考虑来决定。而级数和级距的制定主要与高收入者、中等收入者在个税纳税人群体中所占的比重有关,原则是中等收入者少交税,高收入者多交税,需要根据具体的统计数据来进行测算。2.2数据来源及说明为保证数据的权威,本文所有的数据都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1997—2009年)。根据许多国家的经验,按月征收的个税起征点按照城镇居民人均月净收入(人均收入扣除消费支出后剩下的部分)的6到8倍确定比较合适。所以本文数据从统计年鉴中的第十章人民生活中关于描述城镇居民生活的数据(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年度统计,职工平均工资年度统计)中整理得到。通过整理得到各年全国及各省(不含港澳

7、台)城镇居民工资数据和各年全国及各省(不含港澳台)城镇居民消费数据。个税起征点的制定与地区有关,所以本文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参见3.1),将全国各省分为两类(类0: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类1: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这里由于西藏收入高,支出少,所以没有将其数据计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在全国数据中,为了处理方法的一致性,我们将全

8、国各地区(不含西藏)的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