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owerlink的网络化交流伺服系统的分析

基于powerlink的网络化交流伺服系统的分析

ID:34586603

大小:2.67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3-08

基于powerlink的网络化交流伺服系统的分析_第1页
基于powerlink的网络化交流伺服系统的分析_第2页
基于powerlink的网络化交流伺服系统的分析_第3页
基于powerlink的网络化交流伺服系统的分析_第4页
基于powerlink的网络化交流伺服系统的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powerlink的网络化交流伺服系统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又4.3SynchronizationCompensation..⋯.....⋯.⋯⋯⋯⋯⋯.⋯⋯⋯⋯.⋯.⋯⋯..⋯⋯⋯⋯⋯294.4XDDFile⋯⋯⋯⋯⋯⋯⋯⋯⋯⋯⋯⋯⋯⋯⋯.⋯⋯⋯⋯⋯⋯⋯⋯⋯⋯⋯⋯⋯⋯⋯⋯⋯⋯⋯..304.5Summary⋯⋯⋯⋯⋯⋯⋯⋯.⋯⋯⋯...⋯.⋯⋯⋯.......⋯⋯.⋯..⋯⋯⋯⋯.⋯⋯..⋯⋯⋯⋯⋯33Chapter5TheImplementationofManagedNode⋯...⋯⋯⋯⋯⋯..⋯⋯..⋯⋯⋯··⋯⋯⋯⋯355.1WorkingPrincipleofB&R

2、Software⋯⋯⋯⋯⋯⋯⋯⋯⋯⋯⋯⋯⋯⋯⋯⋯⋯⋯⋯⋯··355.2TheS仃uctureofManagedNodeBasedonSDC⋯⋯⋯⋯⋯⋯⋯⋯⋯⋯⋯⋯⋯⋯··375.3TheRealizationofSDC⋯⋯⋯⋯⋯⋯⋯.⋯⋯⋯⋯⋯⋯⋯⋯⋯⋯⋯⋯⋯⋯⋯⋯⋯⋯⋯..395.4TheRealizationofIEC61800—7Library⋯⋯⋯⋯⋯⋯⋯⋯⋯⋯⋯⋯⋯⋯⋯⋯⋯⋯⋯395.5ProgramofControl⋯⋯⋯⋯⋯⋯⋯⋯⋯⋯⋯⋯⋯⋯⋯⋯⋯⋯⋯⋯⋯⋯⋯⋯⋯⋯⋯⋯⋯..415.6ConfigurationofSDC

3、⋯⋯⋯⋯⋯⋯⋯⋯⋯⋯⋯⋯⋯⋯⋯⋯⋯⋯⋯⋯⋯·425.7ConfigurationofI/O⋯⋯⋯⋯⋯⋯⋯⋯⋯⋯⋯⋯⋯⋯⋯⋯⋯⋯⋯⋯⋯⋯⋯⋯⋯⋯⋯⋯··435.8Summary⋯⋯⋯⋯⋯⋯⋯⋯⋯⋯⋯⋯⋯⋯⋯⋯⋯⋯⋯⋯⋯⋯⋯⋯⋯⋯⋯⋯⋯⋯⋯⋯⋯⋯⋯43Chapter6Test⋯⋯⋯⋯⋯⋯⋯⋯⋯⋯⋯⋯⋯⋯⋯⋯⋯⋯⋯⋯⋯⋯⋯⋯⋯⋯⋯⋯⋯⋯⋯⋯⋯⋯⋯⋯⋯456.1TestBetweenManagedNodeandControlledNode⋯⋯⋯⋯⋯⋯⋯⋯⋯⋯⋯⋯⋯·456.1.1CommunicationTestBetweenManagedN

4、odeandControlledNodeinWindows⋯⋯⋯⋯⋯⋯⋯⋯⋯⋯⋯⋯⋯⋯⋯⋯⋯⋯⋯⋯⋯⋯⋯⋯⋯⋯⋯⋯⋯⋯⋯⋯⋯⋯..456.1.2TestBetweenManagedNodeandControlledNodeinB&RController⋯⋯⋯⋯⋯⋯⋯⋯⋯⋯⋯⋯⋯⋯⋯⋯⋯⋯⋯⋯⋯⋯⋯⋯⋯⋯⋯⋯⋯⋯⋯⋯⋯⋯⋯⋯⋯⋯⋯⋯476.2SynchronizationTest⋯⋯⋯⋯⋯⋯⋯⋯⋯⋯⋯⋯⋯⋯⋯⋯⋯⋯⋯⋯⋯⋯⋯⋯⋯⋯⋯⋯⋯486.3Summary⋯⋯⋯⋯⋯⋯⋯⋯.⋯⋯⋯⋯⋯⋯⋯⋯⋯⋯⋯⋯⋯⋯⋯⋯⋯⋯⋯⋯⋯⋯⋯⋯⋯⋯..48

5、Chapter7SummaryandProspect⋯⋯⋯⋯⋯⋯⋯⋯⋯⋯⋯⋯⋯⋯⋯⋯⋯⋯⋯⋯⋯⋯⋯⋯⋯⋯⋯497.1Summary⋯⋯⋯⋯⋯⋯⋯⋯⋯⋯⋯⋯⋯⋯⋯⋯⋯⋯⋯⋯⋯⋯⋯⋯⋯⋯⋯⋯⋯⋯⋯⋯⋯⋯⋯497.2FutureWorkProspect⋯⋯⋯⋯⋯⋯⋯⋯⋯⋯⋯⋯⋯⋯⋯⋯⋯⋯⋯⋯⋯⋯⋯⋯⋯⋯⋯⋯.。50Reference⋯⋯⋯⋯⋯⋯⋯⋯⋯⋯⋯⋯⋯⋯⋯⋯⋯⋯.⋯⋯⋯⋯⋯⋯⋯⋯⋯⋯⋯⋯⋯⋯⋯⋯⋯⋯⋯⋯..51Acknowledgements⋯⋯⋯⋯⋯...⋯⋯⋯...⋯⋯..⋯⋯⋯⋯⋯⋯⋯⋯⋯⋯⋯⋯⋯⋯⋯⋯⋯⋯⋯⋯⋯55IV山东大学

6、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当前,使用实时工业以太网组建网络化交流伺服系统是目前工业自动化应用领域的流行趋势,各大知名工业自动化设备制造商纷纷推出了基于实时以太网的网络化伺服系统,研究基于网络的交流伺服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实时以太网Powerlink已经在实践中经过了验证,因而Powerlink成为了本文网络化交流伺服系统的首选。本文所实现的基于Powerlink的网络化交流伺服系统,主要分为主站和从站两个层次。其中,从站主要由带有Powerlink通信接口的交流伺服驱动器和交流伺服电机组成,主站采用贝加莱X20系列控制器实现,通过网线连接成直线型

7、结构。首先,本文详细阐述了从站的具体实现。从站的实施分为四个方面。首先,从站采用了Powerlink源码,使用Powerlink源码组建了通信模块。其次,在从站中实现了标准IEC61800.7。这一标准是运动控制标准,本文主要参考了其关于CiA402类型的运动行规,从而为从站建立了统一的伺服运动接口,并且实现了电源驱动状态机。本文的控制模式采用了循环同步位置模式。再次,对系统进行了同步性补偿,同步性补偿主要是固定延迟补偿。通过延迟补偿,提高了系统的同步性能。最后,为从站编写了XDD设备描述文件,XDD文件主要作用是为主站提供了从站信息

8、参考。其次,介绍了主站的具体实现。主站的实施采用的X20系列型号为CPl484的控制器。主站使用了贝加莱AutomationStudio开发平台,并根据ACPl0软件的工作原理,本文研发了主站控制程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