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28黔之驴~

语文教案-28黔之驴~

ID:34588958

大小:58.9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8

语文教案-28黔之驴~_第1页
语文教案-28黔之驴~_第2页
语文教案-28黔之驴~_第3页
语文教案-28黔之驴~_第4页
语文教案-28黔之驴~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28黔之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教案一28黔之驴〜语文教案一28黔之驴教学设想1•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讨论来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从成语人手,导人新课。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它们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成语“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学习这篇寓言,看它讲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二、范读课文(或

2、听课文朗读录音)后正音。要求:听准字音;基本了解故事大意。给加点字注音,然后齐读三遍。黔好事者窥骇遁噬狎不胜跳踉三、串译全文,师生共同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求:能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全文;合上书本后能准确、生动地讲述故事。四、学生朗读基本成诵后重点讨论下边问题。方法:先独立思考,再互相讨论。教师可巡回指导。理解每个问题,均应结合课文相关语句。1.课文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的词语分别有哪些?它们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课后练习一)理解:可分为六个层次。各层次中表

3、现虎的心理的语句分别是“以为神”、“觉无异能者”、“莫相知”、“终不敢搏”、“以为且噬己也”、“技止此耳”等。这些语句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虎对驴的认识的全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且使其波澜起伏,引人人胜。2.课文描写虎的动作用了哪些词语?分别刻画了虎的什么心态?理解:虎初见驴时,“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驴一鸣,虎大骇,远遁”,“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接下来“稍出近之”、“往来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而激怒驴,写虎一一再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

4、胆和工于心计。最后“跳踉大嘲”、“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句式短促,节奏鲜明,写出虎干脆利落,志得意满的情态。3.黔驴之技有哪些?理解:“鸣”“蹄”。这两个词生动传神地写出驴在“庞然”的形体掩盖下的平庸技能。1.故事的寓意在哪里?理解:本文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本文意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

5、本文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五、齐读、齐诵课文。六、布置课外作业。1.解释下列成语,并造句:(1)庞然大物:(2)黔驴技穷:2.就本文写一篇读后感。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岀来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中哪些词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二句在下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呼一一啼,怒一一苦,形成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

6、愿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讲说制造悲愤的气氛。2.“听妇前致词”是谁在听?明确:是诗人在听。3.老妇的含泪“致词”,从哪些方面对“安史之乱”给人民遭受的苦难作了侧面的揭露?找出有关语句并作分析。明确:“三男邺城戍”——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唐军兵源枯竭兵役之苛酷。“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一一三男已死其二,可见战争之惨烈。“出入无完裙”一一寡媳衣不蔽体,贫困可知,也见得战争破坏严重。4.老妇的“致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吗?据此想象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明确: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从“致词”的

7、十三句诗多次换韵,(“u”,“i”。“en”、“ui”四个韵),明显地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尸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学生对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只要想象合理,都予以肯定。先齐读第二部分,再齐背第二部分。7.老妇自请赴役,差役是否大发慈悲放过老妇了呢?请从书中找依据。明确: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知道老妇已被捉走。8.“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我们能推知是谁吗?明确:从“独与老翁别”中知道老

8、妇已被捉走,老翁已经归家,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自然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9.归纳诗歌的主题。—夜之间,这个不幸的家庭又遭受一次沉重的打击,这是多么悲惨的现实啊!作者叙述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明确:表达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齐读并背诵第三部分。七、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这二首诗。2.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石壕吏》一诗用四幅画描绘出来,在班上开一个小画展大家评议一下,看谁对课文理解最准确。音,以丝喻相思,愁思在古诗中常见。这里暗用丝作喻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