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育论文: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ID:34594616

大小:54.1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8

教育论文: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_第1页
教育论文: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_第2页
教育论文: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改革一直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不是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他人(包括教师与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借助一定的学习材料主动建构起来的。”因此,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牛在学习中真正成为发展的人、独特的人、独立的人。新课改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语文教师应当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通过“课前预测、课中解决、课后反馈”的教学模式,即以学情确定教学设计的起点、重点与难点;以学情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以学情检测教学效果等方式让

2、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白主性与独立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少语文教师在无视学生的情况下拟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课中则通过小组合作、自主研读、教师讲解等多种手法对重点段落进行教学,自鸣得意,然而往往这些教师提问频频、喋喋不休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学生自学时已读懂和读透的,貌似热闹、民主的课堂丧失了实效。也有教师,有让学生提问的意识,学生提问后,却将问题搁置一旁,仍旧按照原本的教学设计展开,长此以往,平均用力,不仅事倍功半,也让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不论我们的计划考虑得多么周密,把学生的学情掌握得多么准确,都只是预设,学生是变化中的个

3、体,“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根据学情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导向后,教师在课堂上要顺学而导。“顺学而导”,关键在教师的“导”。“导”的功用在于唤醒和催生,使学生知识情感自然连接,由知到能顺利过渡。当学生迸发出的火花与我们的预设有出入时,我们要顺应学情,学会放弃。崔峦先生讲过的一句话:“教师的精彩不是真正的精彩,真正的精彩是出在学生身上”。教完课文后,我们应该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反馈与落实。课前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已经得到了解决,通过口头问答等多种形式了解知识掌握情况。在这个反馈的过程中,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

4、师只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新课程改革口益深入的今天,要求我们教师从行动上真正改变教学中“满堂灌”“一言堂”。目前,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往往由于教师的习惯,仍然不自觉地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在根本上没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限制了学牛的主观能动性,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适应。因此,就需要我们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是教学的起点。教学的主体

5、是学牛,他们有着自己的潜在性和主动性的发展需要。在教学前,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准确了解三个问题:“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自己能够解决什么?”因此,我们在课前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提问,让他们对学习有个初步消化和感知的过程。不论我们的计划考虑得多么周密,把学生的学情掌握得多么准确,都只是预设,学生是变化中的个体,“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根据学情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导向后,教师在课堂上要顺学而导。“顺学而导”,关键在教师的“导”。“导”的功用在于唤醒和催生,使学生知识情感自然连接,由知到能顺利过渡。当学生迸发出的火花与我们的预设有

6、出入时,我们要顺应学情,学会放弃。崔峦先生讲过的一句话:“教师的精彩不是真正的精彩,真正的精彩是出在学生身上”。另外,当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高于学生的现有认知时,教师的“铺路搭桥”就成了顺学而导的关键。顺应学情,导不露痕,激发学习的热情,催生学习的智慧,往往令人喜出望外。教完课文后,我们应该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反馈与落实。课前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已经得到了解决,通过口头问答等多种形式了解知识掌握情况。在这个反馈的过程中,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课后学生知识结构分层地布置作业,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作业形式应灵活多样。记得教

7、育家陶行知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著名当代教育家冯洪恩也说过:教师要教适合学生的教育。我想作为一个新课改中的语文教师,我们心中应该时刻装着学生,以学生的情况为基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材施教,切实地把语文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