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外显子组测序在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分子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

全外显子组测序在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分子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

ID:34600111

大小:3.67 MB

页数:74页

时间:2019-03-08

全外显子组测序在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分子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_第1页
全外显子组测序在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分子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_第2页
全外显子组测序在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分子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_第3页
全外显子组测序在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分子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_第4页
全外显子组测序在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分子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外显子组测序在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分子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解放军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分类号分类号:分类号:::R765.4+1密级密级:密级:::公开公开全外显子组测序在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分子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TheApplicationofExomeCaptureSequencinginGeneticDiagnosisofPrimaryCiliaryDyskinesia作者姓名:张静学科专业:耳鼻咽喉耳鼻咽喉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导师:王洪田教教教授授授答辩委员会主席:论文答辩日期:二二二二○一三一三年年年五五五月月月十七日日日学校地址:北京市复兴路28号号号邮政编码:100853解放军医学院1解放军医学院硕

2、士学位论文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秉承我院“敬业、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我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及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论文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解放军医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保证毕业离院后,发表论文或使用论

3、文工作成果时署名单位为军医进修学院或解放军总医院。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原件、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以供被查阅和借阅。学院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内容除外)。论文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2解放军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目目目录录录英文缩略词表…………………………………………………………(1)中文摘要………………………………………………………………(2)英文摘要………………………………………………………………(4)前前前言言言……………………………………………………………

4、…(6)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新的致病位点8030G…………………………………………………………………(11)对象与方法………………………………………………………(11)结结结果果果………………………………………………………(37)讨讨讨论论论………………………………………………………(46)参考文献………………………………………………………………(48)总总总结结结………………………………………………………………(50)文献综述………………………………………………………………(51)致致致谢谢谢………………………………………………

5、………………(63)简简简历历历………………………………………………………………(65)3解放军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4解放军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英文缩略词表英文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名称bpBasepair碱基对INDELInsertionand插入或缺失突变deletionPCDPrimaryciliary原发性纤毛运动dyskinesia障碍PCRPolymerasechain多聚酶链反应reactionQ(((Glu)))Glutamine谷氨酰胺R(((Arg)))Arginine精氨酸SNPSinglenucleotide单核苷酸多态性polym

6、ophism5解放军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6解放军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全外显子组测序在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分子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中文摘要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rimaryciliarydyskinesia,PC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约为1/20,000-1/60,000。目前也有性染色体遗传的报道,突变位点位于X染色体上RPGR基因。PCD是一种多系统疾病,发病基础是动力纤毛结构或功能异常,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扩张、鼻窦炎、内脏转位等;其中同时表现为鼻窦炎(和/或鼻息肉)、支气管扩张和内脏转位者,称Kartagener综合

7、征,约占PCD的50%。目前已报道的关于PCD的致病基因有14个,但该数目不到所有致病基因的60%。有研究发现因DNAH5及DNAI1突变致病患者约占全体PCD患者的三分之一;其中DNAH5约占28%、DNAI1约占10%,这两个基因成为目前PCD最主要的致病基因。由于PCD潜在致病基因的数目众多,对患者或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诊断相对困难,此时全外显子组测序及分析对发现基因突变成为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手段。在本研究中,我们介绍了一个患有PCD的中国家系。该家族中包含两位病人,患者为姐妹(先证者及同胞妹妹),患者父母为近亲结婚;其中一位患者(同胞中的妹妹

8、)因车祸去世。为了发现该家系的致病突变,我们对家族中的先证者(现存患者,同胞中的姐姐)及其父母基因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研究发现一个新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