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底经天幕经岩入路在岩斜区手术中解剖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颞底经天幕经岩入路在岩斜区手术中解剖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ID:34617193

大小:8.88 MB

页数:107页

时间:2019-03-08

颞底经天幕经岩入路在岩斜区手术中解剖及临床应用的研究_第1页
颞底经天幕经岩入路在岩斜区手术中解剖及临床应用的研究_第2页
颞底经天幕经岩入路在岩斜区手术中解剖及临床应用的研究_第3页
颞底经天幕经岩入路在岩斜区手术中解剖及临床应用的研究_第4页
颞底经天幕经岩入路在岩斜区手术中解剖及临床应用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颞底经天幕经岩入路在岩斜区手术中解剖及临床应用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文摘要颞底经天幕经岩入路在岩斜区手术中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第一部分岩斜区的显微解剖研究目的:对颞骨外表面、岩斜区及岩骨内部重要骨性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探索各重要解剖结构的定位方法,为开展颞底经天幕经岩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干性成人漂白颅骨标本10例(20侧)。观察测量颞骨外表面外耳孔、颞骨颧突起始部、顶乳突缝前角、乳突上嵴等结构之间的距离,观察测量岩斜区特征性骨性结构破裂孔、弓状隆起最高点、岩斜裂、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迹、内耳孔等结构之间的距离。测量岩骨内部上半规管、后半规管,总脚、耳蜗,面神经迷路段、鼓室部之间的距离。结果:外耳孔前缘至颧弓根处平均距离为13.80+_1.33ram

2、,上缘至其上方骨性隆起的距离为6.18±1.20mm,后缘至顶乳缝前角的距离为26.18±3.90mm。破裂孔外缘至弓状隆起最高点距离为32.74--.1.79mm,至三叉神经岩尖压迹中心距离为6.62±1.66mm。面神经管裂孔至弓状隆起最高点的距离为14.15±2.93mm,至岩骨嵴的距离为11.79_+1.00mm。内耳孔后缘至弓状隆起最高点的距离为14.56_+3.48mm。内听道位于弓状隆起和岩浅大神经央角平分线上(或弓状隆起成604),或与岩骨嵴的长轴成约45。。内听道上壁口至底距离为8.28±1.64mm。岩骨内结构总脚至内听道口后缘距离为9.30-".20.58mm,耳蜗

3、底圈至岩骨嵴距离为8.00_1.O'/mm,后半规管上肢中点至岩骨嵴距离为4.30_+0.60aim。颈动脉管上缘至岩骨嵴距离为10.47_+1.34mm。结论:通过外耳孔与颧弓根、外耳孔上方的骨性隆起及顶乳突缝前角之问的距离来定位外耳孔以免损伤。乳突上嵴后端隆起部的后方约lcm处可定位横窦乙状窦转角的部位。为了避免损伤膝状神经节和面神经膝部,在颞底经天幕经岩入路中将面神经管裂口作为岩骨f;{『表面硬膜剥除的前界,剥除的范围为距岩骨嵴lOm以内。磨除颈动脉管和耳蜗上方的岩骨时,磨除的深度分别不能超过lOmm和8mm:磨处外侧部半规管区域的岩嵴时,磨除深度控制在4mm之内。关键词:岩斜区;

4、应用解剖;外耳孔;破裂孔:面神经管裂口:内耳孔:内听道;耳蜗;岩骨颈动脉管;半规管中文摘要第二部分Labb6静脉的显微解剖和cT静脉造影对Labb6静脉位置判断的研究目的:研究后颞部Labb6静脉的解剖形态和位置。探讨通过cT静脉造影(CTV)的方法来判断Labb6静脉的形态和位置,为术前决定是否适合应用颞底经天幕经岩手术入路提供帮助。方法:成人湿头颅标本共lO例(20侧)。观察头颅标本Labb6静脉形态,测量其与静脉窦角(横窦乙状窦岩上窦交界,STP)的距离。5例志愿者和7例岩斜肿瘤患者术前行CTV检查,测量CTV中Labb6静脉汇入静脉窦点与STP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术中实际观察测量

5、到的Labb6静脉形态和位置来验证CTV对Labb6静脉位置判断的准确程度。结果:20侧Labb6静脉可分为单根型、双根型和多根型三种类型,1侧Labb6静脉缺如。单根型Labb6静脉占40%,双根型占35%,多根型占20%。Labb6静脉静脉窦汇入点和STP的距离平均距离为22.91±8.09rim。Labb6静脉汇入点和STP的距离小于lOmm(前置型)的共2例,占10%。术前CTV所显示的Labb6静脉形态与术中实际观察Labb6静脉的形态完全一致。CTV中测量Labb6静脉汇入点至STP的距离和术中实际测量距离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结论:Labb6静脉的解剖形态及其回流到静脉窦的

6、位置是决定颞底经天幕经岩入路术中颞叶能否牵开的关键因素,对于Labb6静脉前位引流这种类型不适合应用颞底经天幕经岩手术入路。相对于MRV和DSA,CTV检查可以术Ij{『更方便准确的判断Labb6静脉位置。岩斜区肿瘤的患者术前有必要进行CTV检查以明确Labb6静脉的位置,从而决定是否适合运用颞底经天幕经岩手术入路。关键词:Labb6静脉;CTV;Labb6静脉Ii{『位引流;显微解剖;颞底经天幕经岩入路第三部分颞底经天幕经岩入路的应用解剖研究目的:对颞底经天幕经岩入路进行手术入路的相关解剖研究,明确该入路实施过程中岩骨可以磨除的安全区域,探讨这~新的手术入路对岩斜区结构暴露的改善情况。

7、方法:成人湿头颅标本10例(20侧)。头颅标本先模拟进行颞底经天幕入路。评估这一入路中对岩斜区岩骨后颅窝面等结构的暴露情况。在颞底经天幕入路基础上模拟颞底经天幕经岩入路,界定磨除不同部位岩骨的安全范围,并较颞2中文摘要底经天幕经岩入路对岩斜区结构的暴露改善情况。对术后头颅标本进行CT颅底超薄扫描,比较两种手术入路在暴露内听道下方、中脑腹侧中点时所需对颞叶牵拉的程度。结果:以内听道为中心分中间部、内侧部、外侧部来磨除岩骨。中间部内听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