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情境教学法在诗歌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浅论情境教学法在诗歌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ID:34625635

大小:3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8

浅论情境教学法在诗歌教学中的合理运用_第1页
浅论情境教学法在诗歌教学中的合理运用_第2页
浅论情境教学法在诗歌教学中的合理运用_第3页
浅论情境教学法在诗歌教学中的合理运用_第4页
浅论情境教学法在诗歌教学中的合理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情境教学法在诗歌教学中的合理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论情境教学法在诗歌教学中的合理运用顾丽萍古典诗词不仅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高考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整个高中阶段五册必修课本中共选录了10首古典诗词,另外还有一本《唐诗宋词选读》(选修),包含了62篇古典诗词,数量之多,内容之博,是前所未有的。同时,现行的高考卷中,诗歌鉴赏题共8分,占总分的5.3﹪,且以主观题形式出现,有较大的难度。可见,对古典诗词的阅读和鉴赏能力的培养,是整个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而学生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往往因诗歌中离散的形象内容而困惑,他们难以把握诗歌词语

2、的含义,不善于进行积极的想象,也就发现不了作品中的那些弦外之音、韵外之致。因此一谈到古典诗词,就惊叹读不懂,太玄乎,不愿去读,以至在上课时,气氛沉闷,实效性差。做诗歌鉴赏题时,要么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要么,索性就凭主观想象答题,所以,每次考试,得分都非常低。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能力?这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于漪也说:“传之以情,以情激情。”而诗、词是诗(词)人感情的载体,它的特点是言简而

3、意丰,在表现的时候是集中的、凝炼的。要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浓厚兴趣,只有引导学生去理解、体味其中饱含的浓郁的情感,通过再创造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变成自己头脑中的艺术形象,而“再创造”的心理过程,主要表现为想象活动和情感体验。5这就要求我们在诗词的教学中创设情境进行课堂教学,即要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努力营造诗词学习的氛围,使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使兴趣深化,并产生较高的动力效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潜在智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思考、巩固和运用知识,以便大大提高诗

4、词教学的课堂实效。一、导入创设情境氛围要创设情境,进行情境教学,首先必须巧设导语。一个设计精妙的导语,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愉快地参与对文本的鉴赏。例如我在讲授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利用多媒体播放《精忠报国》这首歌,问:“唱的是谁的事迹?”——岳飞。要求简述岳飞的事迹,并提问:“其实在南宋,像岳飞一样爱国却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将领还有很多,同学们还知道谁?”同学们争着回答:“辛弃疾。”我就顺势引导学生对文本《永遇乐·京口北固

5、亭怀古》的探究与鉴赏,让他们思考辛弃疾是如何来抒发那种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情怀的。学生在这段导语的引领下,很快地进入文本,融入到那种空有一番抱负却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情感中去了。二、朗读品味情境意蕴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歌中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有着和谐的韵律,最适合出声朗读。而5阅读能力的培养,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又是真正理解诗词情感的一把钥匙。我在李白《将进酒》一诗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读带动对文本的理解的方法,将读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使同学们在

6、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学会对诗词的理解和把握:首先,初读文本,要求借助文后注释及查阅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其次,熟读文本,了解文本大致写了什么内容,在头脑中进行充分想象,再现诗词所描绘的情境,初步体会情感,确定感情基调;再次,将头脑中的想象文字化,要求文字通顺,有文采(将作文训练融合其中);第四,小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最终将学生认为最贴近诗词的情境描写文字定稿;第五,组员尝试声情并茂地朗读文本(可以选择一段适当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最后,全班进行比赛,并由其他同学给范读者提出中肯的

7、评价。本堂课气氛热烈,同学们既有自主探究的过程,又有相互合作及争鸣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提高了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因此,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有所得,学生要学有所获,就应该反复诵读。它是一种心理感应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故而诗歌教学必须强调反复诵读。通过诵读来增强语感,促进思维,使学生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三、媒体再现情境画面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古诗词的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我们说,有许多东西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尤其是古诗词,言

8、简而意丰,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许多困难。而如果我们能够借助多媒体手段,采用一些flash动画、电影、电视片断的剪辑,这对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肯定是大有裨益的。例如我在一个班讲授柳永的《雨霖铃》时,讲“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怎么讲,都觉得是隔靴挠痒,不够痛快,所以,在另一个班讲的时候,就制作了一个课件,选录了濮存昕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两人分别的一个场景,学生一看,就明白了柳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真意,那种有情人依依惜别的景象,非常直观。四、问题触发情境想象5创设问题情境在启发式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