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经验写于家国的边缘——萧红作品再解读

女性经验写于家国的边缘——萧红作品再解读

ID:34640447

大小:3.00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3-08

女性经验写于家国的边缘——萧红作品再解读_第1页
女性经验写于家国的边缘——萧红作品再解读_第2页
女性经验写于家国的边缘——萧红作品再解读_第3页
女性经验写于家国的边缘——萧红作品再解读_第4页
女性经验写于家国的边缘——萧红作品再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女性经验写于家国的边缘——萧红作品再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指导小组成员名单(按姓名音序排列)段怀清副教授(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金理讲师(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梁燕丽副教授(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倪伟副教授(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杨新宇副教授(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张芙鸣副教授(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万方数据目录fIlllIlllflIlllJIIIIlJfllIIllIY2705651中文摘要....⋯⋯⋯⋯⋯⋯⋯⋯⋯⋯⋯..⋯⋯4Abstract............................................5第1

2、章绪论⋯⋯⋯⋯⋯⋯.....⋯⋯⋯⋯⋯⋯71.1研究综述⋯⋯⋯⋯⋯⋯⋯⋯⋯⋯⋯⋯⋯⋯.71.2选题意义⋯⋯⋯⋯⋯⋯⋯⋯⋯⋯⋯⋯⋯.10第2章l:生死场》:历史变动中女性的“生”与“死刀⋯132.1生死轮回与动物叙事.⋯⋯⋯⋯⋯⋯⋯⋯⋯.132.2女性的刑罚:生与死⋯⋯⋯⋯⋯⋯⋯⋯⋯..172.3战争和国族意识的萌发⋯⋯⋯⋯⋯⋯⋯⋯⋯22第3章(-5伯乐》:个人利益与民族国家认同⋯⋯⋯.2263.1病弱的国民主体性⋯⋯⋯⋯⋯⋯⋯⋯⋯⋯..263.2个人选择与国家利益⋯⋯⋯⋯⋯⋯⋯⋯⋯⋯32第4章l:呼兰河传

3、》——谛观文明的悲悯情怀⋯⋯⋯.384.1风俗与民情⋯⋯⋯⋯⋯⋯⋯⋯⋯⋯⋯⋯..384.2叙事视角与情感色调⋯⋯⋯...⋯...⋯⋯.⋯..43结语.............................⋯⋯⋯⋯⋯⋯48注释.....⋯........。............⋯⋯⋯⋯⋯⋯50参考文献...⋯....⋯...⋯....⋯.....⋯⋯⋯⋯.57后记.......⋯⋯⋯..⋯⋯.....⋯⋯⋯⋯⋯⋯59万方数据中文摘要本文以萧红最重要的三部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为重点细读

4、文本,兼及其他几篇相关的中短篇小说,结合萧红研究中两种有代表性的批评话语一一即民族国家话语和女性主义一一各自拥有的长处,来探讨萧红对女性命运、国民性批判以及民族国家认同等方面问题的思考。论文第一部分以《生死场》为分析对象,指出其成就主要在于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传统乡土社会生死轮回的生存图景,其中对女性惨痛的身体经验的揭示尤为发聋振聩,展现了传统文明残忍的一面。《生死场》没有孤立地来写女性所遭受的性别压迫,而是在民族解放战争的背景下,将性别压迫与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结合起来思考,并暗示了女性的解放与被压迫阶级的解

5、放以及民族的解放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民族的解放不能等同于女性的解放,众多事实表明,女性的解放是一场更为艰巨而漫长的革命。在这个问题上,萧红凭借着对女性生命经验的深切体会,获得了远非男性作家可比的犀利洞察。论文第二部分以长篇小说《马伯乐》为重点分析对象,兼及《旷野的呼喊》、《北中国》、《莲花池》这三个短篇,探讨萧红对国民主体性的思考。马伯乐是五四后成长起来的一类人的代表,虽受五四风气影响,却未能得其精髓,在他身上所展现的是一种病弱的国民主体性。通过对马伯乐这一类国民形象的刻划,萧红表达了她在民族战

6、争的新形势下对国民性问题的再思考,从而接续了五四文学的内在精神传统。论文第三部分是对《呼兰河传》的再解读,指出萧红在对童年往事的回忆中寄寓了自己的故国之思。表面上看,这部作品似乎是有“家”而无“国”,但是萧红在对故乡的人和事、风俗和民情的讲述中,已经活脱脱画出了一个国家、一种文明的精神所在。童年视角和成人视角这两种叙述视角的交错使用,也使得作品的情感表现显得更加蕴藉。《呼兰河传》中情感的丰富多义性也表明萧红已从早期较为单纯的启蒙立场发展为一种更具包容性的悲悯情怀。关键词:女性;国民性;民族国家认同;乡土文

7、明;性别压迫中图分类号:1206作品评论和研究4万方数据AbstractThisthesiSmainlystudiesXiaoHong’Sthreemostinfhentialworks,theFieldofLifeandDeath,尬BoleandtheHistoryofHulanRiver,mentioninginpassingherotherrelevantnovels.WhenitcomestotheinterpretationofXiaoHong’Snovels,nationalstateand

8、feminismaretworepresentatireperspectivesandmystudyintendstoadoptthemeritsofthesetwoperspectivesanddigsoutXiaoHong’Sthoughtsonthefateofwomen,nationalcharacterandnationalstateidentification.Thefirstsectionofthepaperc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