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隐喻表现及其认知理解

日语隐喻表现及其认知理解

ID:34667674

大小:414.6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8

日语隐喻表现及其认知理解_第1页
日语隐喻表现及其认知理解_第2页
日语隐喻表现及其认知理解_第3页
日语隐喻表现及其认知理解_第4页
日语隐喻表现及其认知理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日语隐喻表现及其认知理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08年7月第12卷第4期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aⅡnal0fY盯Igd伽Ullive商ty(H岫i石鹤&socidSci∞o∞)眦.20∞V01.12No.4日语隐喻表现及其认知理解张继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420;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东语系。广东深圳518055)摘要:隐喻普遍存在于语言中,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传统的修辞学研究转向认知研究,其中概念隐喻理论影响很大。利用隐喻理论对日语隐喻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借助推理、结构组合以及认知联想等手段对隐喻意义进行认知理解。关键词:日语隐喻;表现;认知理解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

2、识码:A文章编号:10叽一7030(2008)04一0124—05隐喻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亚里斯多德在他的《诗学》和《修辞学》中有大量关于隐喻的定义、例子和思考。亚里斯多德认为人们使用隐喻的动机是学习中的愉悦和展示自己博学的欲望。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认为隐喻是比较高雅的修辞手段,使用隐喻可以帮助人们发现自己的创新能力。长期以来,隐喻作为修辞格手段而被关注,把隐喻当作语言的修辞形式。传统的隐喻定义是r颊似性I:基∥<比喻℃南为J,隐喻的功能是r具体的旮宅)刃、既知。屯刃加岛抽象的旮宅)力、未知。毛)刃毫理解允幻I:用o、岛扎否J,隐喻句中不存在“上j恕”“办

3、允I,、桤”等明喻的标志。20世纪30年代开始,隐喻的研究多了起来,到了20世纪末特别是近30年来,隐喻的研究更呈多元化趋势。人们从哲学、逻辑学、社会学、符号学、现象学、阐释学、心理学、语用学等多个学科、多个角度对隐喻的本质、工作机制及作用进行研究。80年代兴起的认知语言学则把隐喻看作一种思维现象,认为隐喻的意义并不是客观地描写世界,是通过说话人认知概念对外界事物进行表述,构成思考体系的概念隐喻来源于经验基础。莱考夫、约翰逊以及其后的认知论认为隐喻是存在于概念领域的认知作用,比喻表现是指把概念领域的隐喻通过语言表现形式具体化,即隐喻表现,他们认为隐喻表现存

4、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一、隐喻理论学说1.比较理论、替代理论、互动论,布莱克曾对隐喻理论进行了分类,他把亚里斯多德的理论归结为比较理论,即把一种已经存在的类似或相似性呈现出来,例如:rIJ手々一FC耋狮子茫J这一隐喻可以理解为rlJ手t—Fl耋狮子力上专芯j的简洁表现形式,包含有勇敢、攻击等意义,认为是明喻的压缩,是两种事物的比较;他把昆提良的理论归结为替代理论,即用一个词去替代另一个词的修辞现象,“IJ于々一Fl宣狮子圮”这一隐喻被看作“狮子”是“IJ手t—FI宣勇敢圮、恐-、、激怒L,ro、为⋯”等的替代表现;布莱克将自己的理论解释为互动论,他在19

5、62年提出,隐喻性的陈述并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比较、明喻的简炼以及其他本义陈收稿日期:20∞一3—20作者简介:张缝文(1967一),男,汉族,内蒙古赤峰.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专业博士研究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东语系主任,剐教授,主要从事日语语言学研究。·124·万方数据述的替代,隐喻具有自身的表现能力与效果,并赋予新的想象。布莱克认为“人同C土狼℃南为”的隐喻意义是根据所联想的整个体系来解释。当然,对于“狼”这一概念的理解会因民族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同。在r人同C耋狼℃南6j这个句子中,布莱克将“人嗣”这一部分称为“焦点”(焦点),将“人同”称为“梓组

6、”(框架)。由“焦点”和“梓组”提示出观念、概念等,根据相互作用产生了新的意义,即互动论。⋯舭勉2.概念隐喻概念隐喻是由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来的。他们认为隐喻意义是一个概念域向另外一概念域影射的结果,即源域事物的部分特征向目的域影射的结果。隐喻不仅渗入到语言活动、人们的思考以及行动中,也已渗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思考、行动所依据的概念体系的本质,从根本上讲是由隐喻组成的,隐喻不仅仅是语言或者语言使用问题,它是构成人们思考过程的重要因素,隐喻构成了概念。人们概念体系的本质是隐喻的这一论断,伴随着认知语言学的迅速发展,对此后的语言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2】

7、莱考夫和特纳提出了构造隐喻、方向性隐喻和存在隐喻等三种概念隐喻。(1)构造隐喻所谓构造隐喻就是通过一个结构清晰、界定分明的概念去构建另一结构模糊、界定含混、或完全缺乏内部结构的概念。r藏渝{耋戟争℃南弓j是用战争来说明讨论。莱考夫等认为,用战争来规定讨论时的行为。也就是说,讨论在现实中有胜有败,把争论的对方视为敌人,把争论的立脚点看作阵地,或者攻击或者把守,制定战略,不断推进。当自己的阵地难以坚守的时候,就会放弃并另辟新的战场。在讨论中所进行的行为,尽管是部分的,但都可以通过战争这一概念构筑起来,并通过战争的概念得以解释。正是因为“渝争”这一经验构造与“戟

8、争”的构造相一致。由此又产生了好多语言表现,如r彼;宣私④畿渝刃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