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伶官传序》有感写作指导

读《伶官传序》有感写作指导

ID:34677199

大小:4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9

读《伶官传序》有感写作指导_第1页
读《伶官传序》有感写作指导_第2页
读《伶官传序》有感写作指导_第3页
读《伶官传序》有感写作指导_第4页
读《伶官传序》有感写作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伶官传序》有感写作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读《伶官传序》有感写作指导《伶官传序》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欧阳修的这篇文章,给人的启迪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从这些方面指导学生挖掘素材,并运用到相关写作中去。素材一:庄宗“忧劳”,不忘晋王遗命,将晋王所赐三矢“受而藏之”,然后出师,征战,以三矢励志,大告成功,还三矢于先王。庄宗时刻有一种忧患意识,不忘世仇,最终夺得天下。写作应用1、人要有忧患意识2、忧劳可以兴国3、居安要思危等素材二:庄宗恪守父命,严格自律,才得以完成遗志,一雪前耻,证明成由人,盛也由人。写作应用1、人要善于管理自己2、自律3

2、、事在人为等素材三:庄宗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宠信伶人,让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优伶掌握实权。后来,李嗣源发动兵变,郭从谦首先响应,率近卫兵攻皇城,纵火焚烧兴教门,闯入内宫,乱兵在宫楼上用箭射死仓皇东出的庄宗。写作应用1、得与失2、祸患常积于忽微3、要防微杜渐4、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5、智勇多困于所溺6、逸豫可以亡身7、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等文档实用标准素材四:逆境时,庄宗唯恐辜负先人之托,用兵时负矢在前,自先士卒,终于一胜再胜,大获成功。在成功后,便改初衷,宠幸伶人,贪图享乐,以致政事废驰,衰败继之。写作应用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谦受益,满招损3、

3、成与败4、顺境与逆境5、忧与逸等6、人事与天命7、兴与亡《伶官传序》本身就是作者读《新五代史》的感想。总结了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劝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格言警句: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国家盛衰兴亡,尚且与人事有关。那么集体、个人的命运更该与人事紧密相连。忧劳可以使集体不断壮大,使个人事业蒸蒸日上;逸豫则同样可以亡身。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吴的事例:《苦斋记》中说:“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

4、勾践以尝胆兴。”3﹒唐太宗李世民,吸取前人教训,励精图治,换来了“贞观之治”,名垂青史。4﹒唐玄宗李隆基,忧劳时,迎来了“开元盛世”;逸豫时,天宝危机,酿成了安史之乱。5﹒商纣王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引火自焚”的下场,并留下千古骂名。6﹒隋炀帝杨广,骄奢淫逸,霸嫂蒸母,修宫庭,疏运河,冒天下之大不韪,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国破家亡,身死部将之手。7﹒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起义之初,艰苦奋斗,颇得民心;进入北京城后,农民军将领贪图享受,骄横腐化,失去人心,最终走向失败。8.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宋张载)文档实用标准参考事例:①有些政府干部,先前艰苦奋斗,深入群

5、众,有口皆碑,政绩显著。一旦身居高位,掌握实权,因为有个人嗜好,贪图享受,被别有用心者充分利用,拉拢腐蚀,开始拿一点,后来多拿点,拿去了国家的财产,拿丢了自己的前途,拿掉了家庭的幸福。②许多民营企业家(如山西煤老板)白手起家,以汗水浇铸辉煌,以诚信树立品牌。一旦功成名就,腰缠万贯,便张开巨嘴大吃,吃果子狸,吃活蝎,吃河豚,吃黄金宴……吃倒了品牌,吃去了信誉,吃掉了未来。③有些基层领导(如大邱庄禹作敏)一步一个脚印,艰苦卓绝,带领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建设小康村,亿元村。但是成就事业之后,独断专横,飞扬跋扈,挥金如土,纸醉金迷,俨然一个土皇帝。最终身陷囹圄

6、,悔不当初。④有的知识分子(如复旦陆德明)年轻时志存高远,埋头苦干,成就辉煌事业,成为知名教授。得志之时便猖狂,或迷恋女色,沉溺享乐,身败名裂;或贪图金钱,抛弃事业,专事“招研”培训,斯文扫地。⑤联系个人实际: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许有很多像“伶人”那样的角色。如网络游戏是我的“伶人”,它让我对课堂失去了原有的兴趣,整天沉溺于此的我成绩直线下降;现代小说是我的“伶人”,我开始的时候对它不在意,以为这样的东西能对我产生什么影响呢,谁知一发而不可收,它在一天一天腐蚀我原本坚强的意志等等。立意角度:庄宗宠爱伶人失天下的角度:玩物丧志庄宗得天下后骄傲的角度

7、:满招损,谦受益庄宗贪图安逸享乐而亡国:逸豫可以亡身庄宗得天下失天下作法不同:事在人为庄宗得天下难失天易:创业难,守业更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档实用标准《伶官传序》赏析  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一文的序。《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这篇序并未直接写这些事情,而是写后唐庄宗的盛衰成败。这篇史论观点明确,论题突出,说理有力,条理分明。前段叙事,后段议论。通篇围绕“盛衰”二字下笔。文章开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可谓立论鲜明,催人警醒,又具有论战性,一反当时流行的宿

8、命论的历史观。连用两个感叹句,表明作者对“盛衰之理”的重视,对"岂非人事"的强调。用一个"原"字推寻原因,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