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国家到天下观

从民族-国家到天下观

ID:34737317

大小:69.6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10

从民族-国家到天下观_第1页
从民族-国家到天下观_第2页
从民族-国家到天下观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民族-国家到天下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民族-国家到天下观——什么是天下观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陈赟(1973-),安徽怀远人,哲学博士。现为华东师大哲学系副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回归真实的存在——王船山哲学的阐释》《困境中的中国现代性意识》。  似乎从列文森开始,中国的近代的起源就被放置在从天下到民族-国家的转变这一结构范畴中来理解。毫无疑问,这一叙述有其深刻、合理的一面。但同时也应看到,大同的思想、世界主义的观念、人类历史规律的意识、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验等等,似乎都在显示着如下的现象,也即,天下观在以某种变易的方式参与着民族-国家的建设,而这恰恰是深刻地影

2、响了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实体的中国形象的重要元素。这提醒我们,中国的“古今之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立体过程,那种线性的演化史观以及替代性的逻辑,很难穷尽它的内涵。但在学术界,列文森的“故事”依然在重演,这不禁让人感叹。在我看来,当我们以列文森的上述方式展开思考时,天下观的古代留给我们的就只能是发端于主观情结的扼腕感叹,或者是一种坚定的拒绝,而不可能是什么珍贵的精神遗产。——而我们的历史叙述本身恰恰在不断地强化这一态度,而正是这种不断被强化的态度,参与着、也可能是主导着古今转变的经验意识的生产与建构。我要追问的是,天下观中难道真的没有值得我们重视、反思的遗产吗?  

3、必须看到,从天下观到民族-国家的转变的叙述,从一开始就是在民族-国家的观念视野中展开的,也就是说,这一叙述是从国家制度秩序与国际秩序的视角入手的。从这一出发点抵达的天下观,已经是通过简化的方式而生产的发生于现代的天下观。我认为,天下观不能归结为建构国际关系秩序的一种模式,甚至是政治外交原则,也就是由大小九州的空间性地理想象以及王畿-五服-朝贡-册封-宗藩的制度安排等所构建的“天下体系”,更重要的是,它本身就是一种不以今天意义上的国家(国际)为指向,而是以具体的生命为指向的文化政治原则。在古典思想中,政与治不同,这一区分意味着在政道与治道之间确立一个分界,通过这个

4、分界,限定了政权与治权的界限。政道以各正性命为其核心原理,政道的可能性就是人性的可能性,而人性的可能性在不同个人以及个人的不同的当下都是有差异的,唯一性的。因而,这种可能性只有具体的个人在每一个当下,根据具体的情境,用自己的方式加以开启。只要不能展开人性的可能性,那么,关于政道的论述就还没有抵达政的本身,那个被命名为“政”的事业就还没有开始。政权在民而不在君,它就是具体的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开采的人性的可能性。治权在君,但由政府承担的“治”不过是具体生命之各正性命过程的引导而已,所以,它的本质只能被规定为无为之为。而以此种政-治观念为核心的天下观,其实有一个至为重要

5、但在现代已经被完全忽视的维度,那就是,它是以具体的生命为中心指向的。这样就不难理解:天下非一人之天下,非国家之天下,非政府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于是,真正应该被追问的是,从具体的个人生命中抵达的天下观,究竟意味着什么?  天下作为一个境域,对应着地上,因而,所谓天下其实也就是一个上下通达的区域,这个区域开启了天地的“之间”地带,在这个意义上,天下也就是“天地之间”。才说“天地之间”,已经不再是一个离人而自存的“自在”世界,因为“之间”这个维度只有在人那里才得以敞开。“天地之化,生生不穷,特以气机阖辟,有通有塞。”1人正是在天地之间的相互贯通中敞开自己的存在,

6、其当下之视听言动、行为举止等等,便是在某种“气机”当中打开这一“之间”的维度。因而,在“天地之间”发生的何一个行动,都不仅仅是其自身,而是把彼此不相与、不相知、不相通的“事-物”沟通起来,从而开通“天下”这个境域总体的方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被命名为“天地之间”的境域总体同时也被表述为“两间”,所谓“两间”,也就是“两者之间”,通过人的活动而打开的那个“之间”的维度贯穿着天地之间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它们因而得以相与、相通,这意味着在天地之间的任何存在者之间都有一种重重缘发的、相互指引的关系,正是这种相互指引的连续性整体将“天下”或“天地之间”保持在“境域”

7、而不是空间的特性中。  因而,从个人的具体存在而开启的天下观,意味着在其每一个当下的活动承担“天下”,开启天地之间的总体性境域的可能性。换言之,一种在当下发生的天下的责任意识,正是从个人生命抵达的天下观的真正内涵。“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2只有将过去、未来以及整个世界都接纳到当下的行动之中,并且据此来打开当下的行动时,行动者由此而被带到“未来的当前”,行动本身才具有推陈致新、开端创始的意义,——这种在“未来的当前”的创始致新恰恰是“责任”的最为原始的意义。正是在这种语境中,当下既可以是我们的世界发生、开始的时刻,也即天地之间的“之间”维度得以

8、开通的时刻;同样,它也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