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80后文学的价值空间——以徐璐创作为例

重审80后文学的价值空间——以徐璐创作为例

ID:34744453

大小:2.38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9-03-10

重审80后文学的价值空间——以徐璐创作为例_第1页
重审80后文学的价值空间——以徐璐创作为例_第2页
重审80后文学的价值空间——以徐璐创作为例_第3页
重审80后文学的价值空间——以徐璐创作为例_第4页
重审80后文学的价值空间——以徐璐创作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审80后文学的价值空间——以徐璐创作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谨以此论文献给我的母校、敬爱的导师薛永武教授及文学与传播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所有老师们------张晶晶重审“80后”文学的价值空间——以徐璐创作为例摘要“80后”文学发展至今已逾十年,十年间这一创作群体在成员分布上不断推陈出新,在其内部的分化与重组中逐渐廓清了自己的文学版图。在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80后”文学的诞生、繁荣、发展与“没落”无疑是社会文本的一个生动存照,这一群体的文本多样性、作品风格的转型、受众影响力,甚至作者职业的重新定位等现实问题,更昭示着我国当代文学的内部构成与未来走向等重大命题。在主流文坛与媒介评论中,“80后”文学一直被命名为一种文化现象,

2、这种思维定势不仅会严重挫伤这一青年创作群体的积极性,同时也是一种重大的误读。在商业运作与媒体批评的合力作用下,“80后”文学在进入市场之初便受到区别对待,这种“市场准入原则”不是文学审美价值而是可预估的商业利润。由于“80后”文学的发展渠道更多地避开了文学主流期刊而选择图书出版,因此来自文艺界的批评话语,在很大程度上深受市场份额与社会媒体批评的影响,这就造成了“80后主流明星作家以少数人代言了沉默的大多数”,这种现象不仅是对“80后”文学的整体误读,更是对其中严肃写作,秉承传统人文精神的优秀作者的无情遮蔽,徐璐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本文采用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将“80后”文学

3、纳入时代语境中,以个案分析的方式对80后“边缘化”作者徐璐及其作品进行深入考察,以文本细读为基础,从叙事学角度和审美接受角度分别对其作品的价值空间予以挖掘,深入探究其作品之所以“叫好不叫座”的背后原因。最后,回归整个“80后”文学场域,由徐璐现象反思“80后”文学的研究现状,重审“80后”文学的价值空间,旨在弥补“80后”作家作品研究的空白,反拨学界由对“80后”文学的惯性批评所带来的误读,从而促进当代青春文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主要研究框架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内容重点阐述徐璐何以在80后创作群体中被边缘化的原因,将徐璐的创作纳入到历史语境之中,通过对时代背景、文学背景和

4、媒介背景三方面的分析,对“80后”文学的宏观语境做以整体的把握。第二章是有关徐璐及其作品的个案分析。采用分期研究和叙述学阐释的方法,分别从徐璐创作概述及其身份定位、徐璐作品的校园叙事和乡土叙事三个方面来审视这位“80后”非主流作家的非凡意义,以此作为重审“80后”文学整体多样性样貌的理论依据。第三章从审美接受的角度考察徐璐及“80后”文学的市场影响力,从受众接受的视角评估“80后”文学的意义空间。第四章是由“徐璐现象”反观“80后”文学的价值空间。通过对徐璐作品的独特性分析,揭示其与“80后”文学价值空间之间的联系。并引入布迪厄“文学场”理论,对“80后”文学场内部做以创

5、造性地分析。结语部分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做以回顾,并就论文观点予以提炼、重审和补充说明。关键词:“80后”文学;徐璐;价值空间;文学批评重审“80后”文学的价值空间——以徐璐创作为例Reflectionthevaluespaceofthe“post-80s”literaturebyXuLu’screationasacasestudyAbstractThe"post-80s"literaturedevelopmenthasbeenmorethantenyears.Thecreationofgroupmemberskeptupdatingconstantlyoverthepast

6、years.Theirliteraturedomainhasgraduallydecidedintheprocessofdifferentiationandreorganization.Underthecircumstanceofmarketeconomy,theorigin,Prosperity,developmentanddeclineof"post-80s"literatureareportrayalofsocialreality.Therealisticproblemssuchasthisgroupoftextdiversity,differentstylesof

7、thework,theaudiencetransformationinfluence,eveniftheauthors’careerchoiceindicatetheinternalcomponentsandfuturedirectionofthecontemporaryliterature.Accordingtothecommentsfromliteraryarenaandmedia,the"post-80s"literatureisalwaysseenasaculturalphenomenon.Thismind-setn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