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培中感受成长的幸福

在国培中感受成长的幸福

ID:34753596

大小:63.6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10

在国培中感受成长的幸福_第1页
在国培中感受成长的幸福_第2页
在国培中感受成长的幸福_第3页
在国培中感受成长的幸福_第4页
在国培中感受成长的幸福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国培中感受成长的幸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国培中感受成长的幸福(二)——听王荣生教授讲座有感安徽阜阳市铁路学校陈华2012年11月5日上午,在福建师范大学听了王荣生教授关于“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讲座,心里颇多感慨。王荣生教授是上海师范大学研究教学法的一位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专著有《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等。下面,就王荣生教授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一点感想说一说。一是教学设计的双重扭曲:第一重扭曲,着眼于教师的教,较少关注学生的学。讲到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考虑的往往是:“我要教什么?我要怎么教?”而忽略了

2、:“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最好怎么学?”第二重扭曲,着眼于教学方法,而较少考虑教学内容的正确、合宜。“我要教什么?我要怎么教?”往往又从“我要怎么教”入手,习惯于从教法来考虑教学:开始怎么教?是多媒体,是朗读,还是活动导入?等等。而最后,却往往是受困于教学内容。也就是说,这样的一招一式,在教什么呢?学生能不能学呢?这里面存在很大的疑惑。就拿《背影》一课的上法来说吧:教师们的教法,有一个共同点:都把焦点聚焦在“父爱”这个主题上。教学的重点都是第六段,也就是父亲买橘子那一段,讲授或者讨论,观察如何仔细,描写如何具体,人物形象如何生动

3、,让学生形成对父爱的一种体认。课的最后,都让几个学生站起来说一说,“父爱伟大”,“父爱、母爱深情似海”等等。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也去观察,也去描写,也写心目当中的父爱。让学生体会父爱,这很好。但是,学习朱自清的散文,仅仅是体会父爱,适合吗?到位了吗?教师在备课时确定的“我要教什么”,理由何在呢?教得对不对呢?这是需要研讨的。还有一位教师的课,前三招:第一招,给学生放一段《背影》电视散文的录像,也就是第六段,父亲买橘子的那段。我猜,教师在备课时候,一定是这样想的:今天公开课上《背影》,我已经布置学生预习了,学生也一定很认真地进行

4、了预习,所以一定很受感动,而感动一定是在第六段。于是,他想在上课伊始,用电视散文的录像唤起学生曾经的感动。第二招,用课件展示朱自清的简要年谱。我猜教师是这样想的:《背影》所讲的,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一定距离,要深刻理解、领会《背影》,必须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识。第三招,让学生快速阅读,重点是第六段,读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背影》写得最感人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写父亲,从背影来写,有什么好处?”上课了,教室里光线较强,窗户没有窗帘,电视机比较小,电视散文是黑白的。教师可能想,“今天这堂课我有很多任务”,所以学生们还没有坐

5、稳,教师就开始放电视短片。黑乎乎的一片,声音也不太清晰。我想一定有学生会犯嘀咕,老师放的黑乎乎的一片是什么啊?录像片段很快放完了,教师问:“同学们,有感受吗?”没有人响应。有经验的教师,可能会对教案进行调整。既然我问学生“有感受吗”而学生没有反应,那么我就要想点办法了,例如把短片再放一遍。但是,这位教师有很多教学任务,有很多不知道哪里来的教学任务,他很可能想:“没反应啊,糟糕!可是,没时间了!那就算了吧!”于是,他使出了第二招,也就是朱自清简要年谱的课件。我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一定很奇怪:今天上课,老师放了段黑乎乎的东西,问

6、我们“有感受吗”,我们不回答老师也不管,现在又拿出一个东西,还是黑乎乎的,不知道要干什么。原来,这位教师的课件做得很认真,但字比较多,看起来密密麻麻的。很可能学生还没看清楚、看明白,教师就急行军式地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第三招,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重点阅读第六段,然后思考两个问题。快速阅读是多久呢?很短的时间。有一部分同学,事先其实并没有仔细读过整篇课文,所以从头到尾才开始看。学生从头开始看,还没看到要紧的地方,教师就要开始讨论了。于是,进入第一个问题的讨论:“这篇课文写得最感人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我们知道,一般,教师问什

7、么,学生就明白教师要什么。于是,学生杂然而应:“第六段”,“刚才放的就是第六段啊”。那“为什么呢”学生其实是没有思考、研究这个问题的时间的,于是有学生陆续被叫起立,即兴开口:“第六段,写父亲写得很具体”,“第六段,写父亲写得很生动”,有学生回答得并不贴切但教师也认可,“第六段,写父亲写得很完整”。教师本来是要借助这个主问题来进入课文分析的,现在多长时间被耗掉了呢?至少有两三分钟。然后就进入第二个主问题:“这篇课文写父亲,从背影的角度写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学生目前其实是没有办法讨论的。于是教师只好“讲”,从头开始讲自己在备课

8、时准备的要讲的东西。可以看出,教师在备课时,在教学设计时,存在的问题,存在的“双重扭曲”——着眼于教师的教,而较少考虑学生的学;着眼于教学方法,而较少考虑教学内容的正确、合宜。从这堂课,可以感受到在以往课堂教学研究中尚未引起关注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种种复杂的现象:教师想教什么,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