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觉性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觉性

ID:34757122

大小:64.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0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觉性_第1页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觉性_第2页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觉性_第3页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觉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觉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很多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家长就开始为孩子的自觉性挠头起来。怎样培养孩子自觉性?我想首先我们需要琢磨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会守纪律,孩子守纪律是出于什么动机?第一个阶段:害怕吃苦头有的孩子上课喜欢乱动椅子,老师的方法是,留校,别的孩子都回去了,自己孤零零在那里,呵呵,苦不堪言。这种惩罚能让孩子认识到,不守纪律会带来不良后果。对于自制力强的孩子会起一定作用,可对于自制力差一些的孩子,难免仍会违纪。更重要的是,这不是出于孩子的自觉,所以在严厉的老师面前,孩子可能会乖一些,在宽松的老师面

2、前,孩子就会依然故我。第二个阶段:想吃甜头    孩子喜欢上一个玩具,想让父母买。父母说,你要是好好学习守纪律,就给你买。为了自己朝思暮想的玩具,孩子可能会遵守纪律一些,但是,这同样不是来自于孩子的自觉。如果没有了奖品的刺激,孩子的自觉性就难以保证了第三个阶段:想当好学生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荣誉感,喜欢取悦老师,以当好孩子为荣,特别需要夸奖。这时,他会体现出一定程度的自觉性。违纪后,孩子会有一定的自责。第四个阶段:我得体谅老师,关心同学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有较强的同理心。想

3、到老师对我很好,如果我违纪的话就对不起老师了。同时,想到自己违纪会影响别的同学上课,会产生内疚感。这个阶段,孩子遵守纪律更为自觉,虽然仍会违纪,但很快就能自省,深刻反省自己。当然,还有一些理由,由于跟儿童关系较小,不再赘述。    分析完这些原因,我们看到。第一和第二个阶段层次比较低,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到了第三、第四的阶段,孩子开始有一定自觉性。违反了纪律,往往会自省,真心后悔。 摸透了孩子的动机,那么,如果孩子违纪了,我们应该怎样跟孩子讲道理呢?我们不妨通过一些例子来分析一

4、下。有的家长也许会对孩子这样说:你要守纪律,否则:小心挨揍。老罚站。罚你抄作业。  我不会给你买玩具。不会给你买好吃的。不会给你买新衣服。 小梅-儿子0501(184536517) 9:50:23 这是一种比较简单而低层次的教育手段,如果手段极端一些,便可以称为“威逼利诱”。应该说,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这种做法有一定效果。但是,这种做法往往只是权宜之计,并不能长期依赖。一定要在此基础上,加上更高层次的教育手段。也就是针对第三、第四个阶段做些文章。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比如:如

5、果你不守纪律的话:某某老师(或其他孩子喜欢的人)就不喜欢你了。你就得不到大家的夸奖了。你的名字就上不了光荣榜了。  你就对不起你的老师,老师会很伤心。你就会影响别人,他们会讨厌你。你就会让妈妈很伤心。  这种攻心的方法,实际上与我在前面提到的移情能力的培养是一回事。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了培养孩子移情能力的意识,就可以把每次孩子的违纪当成一次培养移情能力的契机。比如,有个孩子喜欢不顾别人的大喊大叫。有一天,当孩子正在津津有味看电视的时候,他的妈妈也开始大喊大叫起来。孩子烦得不得了。然后妈妈不失时机的

6、说,你平时不就是这样吗?你平时的做法是不是很让人讨厌?这既是在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也是在培养孩子的自觉性。但是,我们要注意,高层次的方法和低层次的方法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有时候是可以综合使用的。比如,有个孩子喜欢在椅子上晃动,老师撤掉了他的椅子,但同时,老师告诉他,撤掉椅子第一是为了他的安全考虑,即不想让他摔跟斗;第二是为了不让他干扰其他同学。 撤椅子是让孩子吃苦头,是一种简单的惩罚。但同时,这个老师不满足于此,还表现出了对孩子的关心,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如果孩子下次不再摇晃了,这个老师

7、还会给孩子奖励,给孩子表扬,这样,孩子想当好孩子的愿望又得到了满足。 总之,这几种手段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可以审时度势的综合利用。逐渐的,等孩子的认识达到第四阶段,就可以主要用攻心术了。按照柯尔伯格的研究,孩子的认识是逐步提高的,也就是说,是从第一个阶段到第四个阶段逐级发展的。这方面也要循序渐进。   实际上,对于一个人来说,自制能力是很难的一项修炼。我们想想,有多少人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脾气?有多少人能够轻松戒烟?    对于脑神经还在发育的儿童更是如此。让孩子上课一点儿不走神,一点不说话,什么事

8、情都规规矩矩,这样的要求一般孩子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说,我们想要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我们自己也要有同理心。要充分理解孩子  当然,理解孩子不是说,孩子犯了错,就不需要惩罚和教育了。有规矩不执行,就会让孩子失去对于规矩的敬畏。而溺爱和纵容更是不可取的。   我们要批评孩子,要惩罚孩子,但是,这种批评和惩罚不能仅仅是简单的罚站、罚抄写,这种惩罚过于简单,只能解决暂时性的问题,甚至,对于有些满不在乎的学生来说,连暂时性问题都解决不了。这样,惩罚便起不到让孩子提高认识的作用。这种孩子还是长不大,不懂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