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黑马的何去何从

手机黑马的何去何从

ID:34768831

大小:86.1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10

手机黑马的何去何从_第1页
手机黑马的何去何从_第2页
手机黑马的何去何从_第3页
手机黑马的何去何从_第4页
手机黑马的何去何从_第5页
资源描述:

《手机黑马的何去何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波导,手机黑马的何去何从?刘平当初,凭着李玟妩媚的眼神和一句“手机中的战斗机”的广告语,波导迅速完成了品牌的原始积累,短短几年内便从默默无闻冲刺到行业第一的宝座。然而,高处不胜寒,此时的波导正面临着“外忧”与“内患”的双面夹击。近日,波导发布其2006年财报,数据显示,去年波导手机销量为1375万台,其中出口571万台,内销804万台,照此计算,其国内市场占有率仅为8%左右,与2003年约15%的占有率折了几乎一半。2006年,波导销售额高达67.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却仅为3058.5万元。按此计算,波导每卖出一台手

2、机,其净利润仅有2元人民币左右。业内专家指出,受制于国际手机巨头和“黑手机”的市场双重挤压,国产手机厂商的前景不容乐观;而在国产手机出口方面,国际企业利用专利费用压制中国厂商的海外竞争力,国产手机厂商利润率不断下降,卖手机几乎不如卖白菜。其实在2005年,波导股份即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波导股份2005年的财报显示,2005年净亏损高达4.71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327.13%,每股亏损1.23元。与2003年高峰时约3.8亿元的利润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是什么原因导致波导的冰火两重天?其中又有哪些偶然与必然?波

3、导的崛起——“手机中的战斗机”波导最早是从寻呼机起家的。在寻呼机产业,波导曾创造了一个从小到大、飞速增长的创业奇迹,成为宁波IT产业的表率和代表性企业。1999年,波导的销售收入达到近8亿,楞生生地从IT产业的边陲地带挤进了中国电子百强。但手机的兴起却使寻呼机制造业成为一个快速萎缩的行业。波导面临着一个无比残酷、又无比现实的生存问题。因此,在1999年国产手机匆匆上马的潮流中,波导的舵手徐立华选择了“跟风”,实质上也是不得已的选择。根据波导与萨基姆达成的一份排他性的合作协议,波导与萨基姆合作的手机以“波导”的品牌进入

4、中国市场;与此同时,萨基姆原装手机及“萨基姆”不进入中国,萨基姆也不得与其他中国厂家进行类似的合作……通过与萨基姆的这种合作,波导获得了期待已久的手机产品。在成功跨过国家信息产业部为手机产业设定的高门槛后,波导一举完成了从寻呼机制造商向GSM手机制造商的战略转型。概括起来,波导成功转型和迅速崛起的六大法宝为:技术借力、侧翼攻击、自主通路、规模经济、差异化传播和价格战。1)借助外力,做自己做不了的做手机,波导没有先进的技术,也不可能从基础元器件做起,市场等不了。于是,选择与为法国幻影战斗机提供射频通信技术的法国萨基姆公

5、司进行技术合作。回头再看,正是当时借力之举,才成就了今天的波导。2)避实击虚,从低端切入市场在产品与目标消费群定位上,波导避开洋品牌重兵布阵的一二线城市和中高端市场,走三四级市场路线,切入市场竞争的“最薄弱环节”,用中低价机迅速在行业市场“金字塔消费结构”的底端获得突破,取得阶段性大捷。3)自建渠道,想打哪就打哪为配合专攻中小城市、内地城市及小城镇的策略,波导耗资近4亿自建“中华手机(销售)第一网”。鼎盛时,波导共有41家分公司,410多个办事处和5000多人的销售队伍。在波导人眼里,这是一个可以自主掌控,并且渗透能

6、力极强的网络。早在2002年,这个网络就已经深入到三四级城市,实现了“指到哪里打到哪里”。4)接连破关,规模经营显成效业内普遍认为100万台是“生死线”,300万台是“发展关”。波导起步当年就逼近100万台这个“生死线”;2001年,直冲300万台的“发展关”。经过数年积累,相对于国内品牌,波导的规模优势已经初显。在几年前,不断扩大规模,缓解由于毛利率下降带来的业绩压力,被波导证明是手机经营的成功策略,这也是波导颇为得意的地方,更是为其它国内品牌所羡慕和争相模仿。5)与众不同,促成突围成功在传播方面,波导提出的口号是

7、“满足消费者的第一需求。”他们认为大部分消费者买手机是为了通话,即首先要打得通,“通不通,首当其冲”,是最主要的问题。从自身技术特点出发,波导采取“以战斗机为道具,请李玟做代言人”的形式,全力打造“战斗机”的手机品牌形象,这种在当时看来有点另类、过于尖利火爆的非常规打法,让当时不入流的波导在众多品牌重金争夺眼球的竞争中突围而出。6)该割肉时,看谁动作更快目前手机品牌太多,稍不留神,产品就积压了。手机与其他商品不同,价格一旦跌下去,没有再涨上去的。所以,当同类产品开始放水时,波导总是动作更快更狠,该甩货时决不吝惜。徐立

8、华说,与国外品牌手机相比,波导品牌有价格优势。同档次的产品,波导比国外品牌便宜几百甚至上千元。一款手机卖到二三十万部,前期成本就摊销完了。只有宣传、采购、生产成本了。越是放量,就越赚。一款手机一年要是卖出300万部,说不赚钱是不可能的。(以上几点充分展现了徐立华的市场观,也揭示出波导阶段性获胜的秘诀与必然。而在倍受争议的“波西”联盟上,徐的远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