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和体会

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和体会

ID:34769970

大小:59.1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10

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和体会_第1页
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和体会_第2页
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和体会_第3页
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和体会_第4页
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和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和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和体会中学生课外阅读必不可少。中学生健康成长离不开大量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有益延伸和补充。课外阅读是中学生求知、启智、奠定良好素质的重要平台。长期以来,泾川一中语文教学坚持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其主要做法是: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激发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第一步,学生有了阅读,便会自觉地涉猎名著。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怎样产生的呢?一是书的内容,二是老师、同学推荐,媒体评介,三是家长支持等。在培养阅读兴趣

2、方面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老师定期向学生推荐其课外必读书目。从高一到高三每学期开学初先把阅读书目印发给学生。老师介绍这些书的内容,介绍作者,及其重大影响。  第二、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每学期至少两次。报告会上学生或叙述故事情节,或赏析优美语段,或介绍作者传奇丰富的人生经历。通过报告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交流体会、培养情趣、激发兴趣。  第三、注意向学生介绍新人新作,文坛新动向,及媒体介绍的作品。这些作品关注当代生活,以新的视角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加之媒体的炒作渲染,学生一般都会好奇地阅读。  第四

3、、争取家长支持,让家长转变观念,支持孩子读有益的课外书,定期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一是与作者平等对话的意识,读一本书,就是与作者一块投入到作品中,体验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作品中人物同喜同悲,感受作者的审美情趣。二是终生阅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当作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群高尚的人对话”。一个学生树立终生阅读意识便会把阅读变成自觉的个体行为,成为生命渲泄的一个部分。学生养成了终生阅读意识不仅

4、对现在语文学习及各种素质的提高,而且对今后人生都大有裨益。  二、帮助学生选择阅读材料  学生手头阅读材料五花八门,内容丰富。其中有些是学生不适宜阅读的。或者有的学生读了大量书籍,但这些书籍偏重一个方面,因此其阅读面也是狭窄的。据调查,我校学生阅读材料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第一、碰到什么读什么,什么流行读什么,什么刺激读什么;第二、重现代作品轻古典作品,重中国作品轻外国作品,重小说轻其它体裁的作品。因此,我校学生课外阅读基本上呈随意的特点。如此阅读,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指导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我们的体会

5、是一要正确,二要合适。学生的阅读必须以现行教育部规定的中学生必读书目为基础,还要注意在古今中外名著中精选学生可读之书。这些书籍一定要文质兼美,对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具有促进作用。选择阅读材料还要注意合适,它包括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理解能力、阅读兴趣等。再好的书学生无兴趣也会读不下去。兴趣引导学生读书,健康而易引发学生兴趣的书首先应推荐给学生。如学生刚进高一时,让他读《平凡的世界》、《围城》,然后读明清四大名著等,如此学生自然会走进书籍的美好世界之中。中学生好奇心强,政

6、治、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时文、美文等他们一般会乐意接受。选择阅读材料还要注意由易到难、由中到外、由短到长。有些阅读材料必须反复读,“细细读一页书甚于粗略地读一本书”,“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反复阅读名篇名段名句,用心揣摩,同样能很好地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在一味求新的同时,引导学生读已读过的书籍或文章也是必要的。  三、指导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  方法得当,事半功倍。“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阅读方法的正确运用是提高阅读能力,增进阅读效果的关键。指导中学生阅读方法,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因文

7、体而异,因人不同。不同的文体方法不同,如诗词用涵咏、朗诵、背诵,小说则快速浏览,散文则找联想点,议论文重视论据对论点的论证。有些书可“随便翻翻”,有些书可咀嚼品味。读书之前必读序、跋;读后必想“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不同的学生应帮助掌握最少一种好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强的可让其读《古文观止》,文学批评、历史、美学、哲学方面的书,可品读;阅读能力仍可让其读金庸、琼瑶、三毛、张爱玲等人作品,可泛读。先激其兴趣,待进入到阅读天地中,再循序渐进地指导。  第二,读思结合,“学而不思由罔”,只阅读不思考,犹入进宝

8、山空手而归。读思结合是历代大学问家必用之法。思考内容、作者、形式,都在阅读中必不可少。思考能深化对作品的体认,阅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读思结合,我们的做法,一是注意发散思维,由此及彼,例如读《祝福》,从祥林嫂联想到刘兰芝、水生嫂,巴威尔的母亲等,深刻关注中外妇女美好善良的心灵,苦难曲折的命运,以及她们抗争奋斗的历史。二是要比较阅读,内容相近而体裁不同的作品,或者体裁一样而内容不同的作品比较,同一时代不同风格比较,如唐代田园派与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