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往明日问道昨天(谭森)

欲往明日问道昨天(谭森)

ID:34777734

大小:89.6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0

欲往明日问道昨天(谭森)_第1页
欲往明日问道昨天(谭森)_第2页
欲往明日问道昨天(谭森)_第3页
欲往明日问道昨天(谭森)_第4页
资源描述:

《欲往明日问道昨天(谭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欲往明日,问道昨天——2012年湖南高考文言文考试走向分析谭森一、考纲及高考试题分析(一)、《2011年湖南考试说明》摘要Ⅰ、考试性质高考为“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择优录取”;高考应具有“必要的区分度、适当的难度”。这就决定了试题难度。Ⅱ、命题指导思想1、以《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以及我省普通高中教材为依据;2、在考查基本能力的同时,强调考查“审美、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3、要切合我省中学语文教学和中学生语文水平的实际。以上三点决定了试题的内容、要求。(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相关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

2、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些言论对考试选文的难度,能力考查的重点等做出了相应的要求。(三)《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相关规定: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正确断句;5、翻译文中的句子;6、筛选文中的信息;7、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8、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三)、文言文过去五年已

3、考查内容项目年份实词虚词翻译评分点考查点2007害体倡度之其则于虽瘁癯犹从衣文其入已关键词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2008指素回持因以与其购苦胜诬治若是易关键词语词类活用2009季零介奔其于以者涉明则仰者……也关键词语判断句2010敌伺拒见而且也之委特尔偏方据与引背为关键词语古今异义2011病拔绍加其起八代尝关键词语4文章甚矣词类活用综观近五年对文言文考点的考查,可以看出以下特点:1、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大大超出考纲列出的120个,每年顶多考一个;2、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从不超出范围,特别喜欢考“其”字,5年考4次,且2011年单考“其”,“之”“于”“以”分别考2次;3、

4、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从评分点来看,每年的关键词语评分点中,都有意无意地涉及到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4、对“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考查,虽不直接设题,但在文言文翻译中必定设为评分点。(四)、考试的现状与变化的趋势。2011年湖南高考考试命题的总体思路:“准确把握新课改精神,吸取新课改理念,积极反映新课改最新成果,着力于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人才的选拔,在进一步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考查的同时,加大‘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力度,兼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实现考试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素质立意的转变。”“今后的高考,不会过多地考孤立的知识点和机械性记忆的知识点

5、,而是将相关知识点整合在同一试题中进行考查。这些试题很难在教材中找到,而是学生对知识内化后的整合。”呈现出由重识记到重能力重素质的变化。因此,纯识记类的题目的分值减少,如“古代诗文默写”的分值减掉1分,“文言文阅读”中的第8小题,将“文意理解”由选择题改为简答题,赋分由去年的3分调整为4分从命题思路来看,如果采用相对多的主观试题,考生就必须回到文本,理解文本,这样就能实现命题的初衷。(五)关注变化:如何既能彰显湖南卷的选文理念,又能体现新课程背景下的考试要求,应当是高考文言文选文不能回避的问题。1、选材。2008年、2010年为史传类材料,2007年、2009年、

6、2011年为文序性材料。2011年选文为《严祺先文集序》,作者为明末清初文人归庄。全文只有500余字,在阅读量上有很大程度的减少,有效地降低了考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心理障碍。2、试题较易,尤其是文言虚词,大大降低了难度。3、设置了一道文意理解主观表述题,从而加重了探究性解题的分量,分值加大为4分。这个题型在湖南卷2007年首次出现,当时视为新题型,所以在2008年、2009年接连出现,重在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符合新课改精神,所以值得关注。4、关于文意理解设题角度2007年设题:原文说“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此”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作答。答:指墨子“若辩其辞”

7、。采用的主观题型,这样的题目,虽然关注了语境与理解,但仍然无法体现考生得分的层级。可以看出,湖南卷文意理解题一直在求变,从题型的变化,到错误点设置的变化。但区分度还是不够理想。2008年设题:文中说“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请根据文章,说明“惟公不及”的原因。2009年设题:简要说明文章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迁之为贵”的道理的。2011年设题:结合文意,请你谈谈作者对严祺先的文章“欣赏叹诧”的原因。总的说来,选用比较浅显的文本,注意命题形式的变化,增加主观题量甚至增加文言文考试的分值,有意提4高命题的区分度,这些都是文言文考查不可回避的问题,也很可能成为20

8、12年湖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