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水稻深床干燥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

试析水稻深床干燥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

ID:34822968

大小:2.48 MB

页数:74页

时间:2019-03-11

试析水稻深床干燥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_第1页
试析水稻深床干燥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_第2页
试析水稻深床干燥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_第3页
试析水稻深床干燥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_第4页
试析水稻深床干燥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水稻深床干燥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Y762294硕士学位论文水稻深床干燥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删究啦廿虾0、}.圳饨^向f川川个戚1}教授机、Ik机

2、1_!、化【W农Jrn【1^JiLlIJFjr沈⋯柱、m人々。。00忆{l:/、』j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稻谷收后干燥是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粮食储存现代化技术中最薄弱的环节。水稻机械化生产的平衡发展和国际粮食贸易的激烈竞争都厦待更为先进的稻谷干燥技术。在最低时耗和能耗条件下,获得尽可能多的低爆腰率及品质均匀的优质稻谷。按照稻谷干燥技术发展的要求,在现有谷物干燥理论基础上,分析了稻谷干燥各个影响因素,包

3、括干燥介质参数、干燥速率、干燥工艺、谷层厚度、稻谷品种、原始含水率及其它因素,对稻谷干燥品质影响的规律。利用稻谷深床干燥试验台,对辽宁省主栽品种辽粳294进行研究。通过五因素五水平单因素试验探讨了热风温度、表现风速、谷层厚度、初始含水率、间歇缓苏时间与稻谷深床干燥指标(爆腰增率、干燥均匀度、干燥时间)之间的关系。确定了稻谷深床干燥显著影响因素及其合适的取值范围。根据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的23次组合试验所得到的试验结果,分别求得爆腰增率、干燥均匀度、干燥时间、干燥效能比与热风温度、表现风速、谷层厚度之间关系在编码空间内的回

4、归方程,对这些方程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后剔除不显著的因素,得编码空间内显著的回归方程,应用降维法进行相关单因素分析并应用曲面法及等高线法进行相关双因素分析,采用Excel和matlab软件中编写函数的方法对回归方程进行优化求解,得出各干燥指标下的干燥参数优化组合。并采用贡献率法得出各影响因素对各指标影响的主次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实际生产中稻谷深床干燥是一个复杂的质热交换过程。干燥过程受多种因素交错融合的作用。分析评价稻谷干燥工艺技术是一个多因素多指标的综合体系,且品质指标与效能指

5、标对立共存。为此,实际干燥生产中应根据具体要求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合理的干燥条件。(2)证实了水稻深床干燥是一个群体因素综合效应过程的表现。干燥过程中,整体谷物都经过一个由恒速干燥到降速干燥,最后趋向于平衡含水率的过程。一定参数下深床干燥在初前期都呈现下层干燥、上层吸湿的特点,且谷层越厚,稻谷初始含水率和干燥风温越高,这一特点持续的时间越长。(3)试验分析了单因素对各干燥指标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各干燥参数与各干燥指标的回归方程。依次分析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各干燥指标的影响规律,为不同指标下的稻谷优质干燥提出相应建议。确定了

6、各干燥指标下的干燥参数优化组合。(4)确定稻谷深床干燥整体最优解为:热风温度74"C,表现风速o.45m/s,谷层厚度为46.7cm。关键词:稻谷;深床千燥;干燥参数;干燥指标;试验研究I前言1前言1.1水稻干燥的重要意义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粮食作物。年均产量达1.8亿吨,占粮食总产量的39%,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34%。其中我国南方15个省(区、市)是水稻的主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相应总指数的85%以上。21世纪我国人口峰值将达到16亿,在人口增长与人均耕地资源减少的矛盾中,要确保我国粮食的安全

7、供给,必须重视粮食生产。目前,我国13亿人口中有60%以上以大米为主食,因此,全面重视发展水稻生产,提高稻米产量和质量是保证我国粮食总供给和满足全国人口对粮食不断增长要求的长期战略(农业部网上信息,2005)。水稻收后干燥是将收获后的高湿稻谷及时干燥到安全储存水分的一种粮食处理技术,它是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高品质的水稻收后干燥不仅可以减少产后损失,改善稻谷食用及活性品质,提高生产经济效益,也是我国水稻机械化生产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国际粮油市场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促使人们对干燥技术越来越重视。这是因为产品品质的

8、高低取决于干燥技术,而通常要获得优质干燥产品往往需要昂贵的干燥成本,因此市场竞争驱使人们去研究干燥品质的相关因素、探讨各合理的干燥工艺和设备。我国目前水稻收后干燥的紧迫性还很突出。每年水稻收获时节,为减少稻谷田间落粒损失都要尽量保证适时收获,而适时收获时水稻处于成熟中后期,其籽粒含水量较高,如不及时对其进行干燥处理,就会造成稻谷霉烂变质。特别是在南方双季稻地区,早稻收获时,阴雨连绵的气候使得易发霉变的高湿稻谷容易损坏变质,北方稻区虽然在收获时天气条件较好,但不及时干燥的高湿稻在过冬时也极易冻伤,直接影响食用水稻的适口度和

9、稻种的生物活性,进而影响下一年的生产。据统计,我国粮食收获后的霉变损失常年在5%左右,按1998年稻谷产量2亿吨计算即损失1000万吨,如人均消费250公斤计,可供4000万人食用一年(农业部网上信息,2005)。建国以来,我国的水稻生产机械化虽然有所发展,但现状仍极不乐观,不仅存在着总体机播、机收程度严重偏低,而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